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走出致富“新路子”
时间:2023-04-11 18:18:12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盖瑞国 字号:【

  山东省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南官庄村是胶东半岛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地处莱阳城东5公里,毗邻工业园区。曾是一个市镇两级挂号的难点村。2007年,南官庄村在外创业的党员王建胜回村任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群众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道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9年的负债150余万元到村集体积累30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7500元,其中土地流转费、股金分红、劳务收入等年人均增收约5300元。南官庄村完成了从“负债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

  一、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致富模式

  村集体经济要壮大,群众要增收,村庄可利用资源却只有2000余亩土地,路怎么走才能安全高效成了村庄发展难题。经过反复考察,多次外出学习,邀请专家到村论证,最终,村党支部确定了兴办合作社,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致富的道路。从开始进行规划到形成最终模式,这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转土地,对外租赁经营。2009年,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以每亩不低于520元的标准,将本村所有土地分阶段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并引进北京首科农业公司,将首批流转的1100亩土地租给企业进行蔬菜种植,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近20万元。针对部分有种地意愿的群众,村集体规划出一部分周边土地,以每亩100元价格提供给有意愿种地的村民。这样既满足了村集体统一规划,也满足了群众的种地意愿。

  第二阶段,扩展规模,由租赁经营转为自主经营。积累一定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后,村集体将出租的960亩土地收回自行经营,聘请专业人员管理,本村群众有偿劳动,建立蔬菜基地,实行订单种植。对原有200亩郁闭梨园进行高标准改造,实施果蔬产业高标准发展,果蔬基地总收入达190多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65万元,村集体经济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阶段,转变方式,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道路。经过5年的发展,蔬菜基地出现了管理混乱、财务公开繁杂无序、对外签订合同村集体的法人地位不利于合同履行、营销过程中村集体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突破瓶颈,南官庄村筹资了365万元注册成立莱阳市官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模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负责基地管理,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合作社专心致志地开展经营活动。合作社单独设立账目,成本核算更加方便。由合作社作为独立法人对外签订各类合同,是以合作社注册资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与村集体其他资产切割开,界限更加明显。还注册了“官之果”商标,成立了销售和采购部、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等部门。

  二、探索“三定七规范”运行机制

  合作社虽然独立经营,但仍受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和管理,大的事项仍然要提交村“两委”会议讨论。党支部、村委会虽然不参与合作社经营,但通过合作社凝聚了民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了村党支部的威望。村集体充分发挥其领导协调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经营主体的功能,独立对外开展经济业务,有效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合作社具体按照“三定七规范”运作。

  “三定”促发展。一是定产业项目。产业选择是合作社的灵魂。合作社确定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必须销路通畅。合作社每年召开理事会、社员代表大会对合作社产业进行征询,有适销对路的项目经论证后可以立即安排生产。先后开展了网纹瓜、西红柿、蘑菇等大棚作物以及王林、天虹二号等新品种富士苹果的生产,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确保了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定股权设置。全村村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按每1000元一股,每亩折价600元为0.6股,共计土地股1136.4股,现金214.4万元折2144股。该股权即作为每年收益分配的主要依据。三是定盈余分配。对年末可分配盈余,首先提取10%用于公共积累,剩余部分再按“541”比例分配,村集体占50%,土地和资金股占40%,10%用于劳动的群众按出工比例在正常工资以外进行再分配,以鼓励本村群众参加合作社生产,吸引在外青年回村就业。合作社对产品技术、销路、管理以及风险规避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的人给予奖励,若被采纳则奖励加倍,在公积金中列支。2015年以来,合作社共计实现可分配盈余15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7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务工、分红等增收2500余万元。

  “七规范”强管理。一是规范章程。合作社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本社章程,对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代表大会、监事会以及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合作社成员之间必须遵守的约定和处理成员纠纷的依据。二是规范“三会”制度。“三会”制度是合作社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理事会切实执行领导职能,监事会强化监管职能,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定合作社重大事项。“三会”分工明确,注重程序,各司其职。三是规范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是集体研究过程的重要见证。合作社规定,“三会”研究的所有事项必须如实记入相应会议记录备查。对一些重大事项,相应会议记录还应由全体成员共同签字。四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合作社设置了健全的财务账簿,配备了2名专业财务人员。五是规范档案管理。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重大史料,包括财务资料、会议记录、合同协议以及史料照片等,均从严予以管理。六是规范社务公开。对合作社重大的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等,合作社定期定点进行公开,接受成员质询,解答成员疑惑,保证合作社重大事项、每笔收支都置于桌面上,置于阳光下。七是规范办公场所。合作社在村集体办公楼中单独开辟了2间办公室作为合作社办公场,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配备、会议室等。

  三、经验与思考

  从2009年至今,南官庄村由一个负债累累的落后村变成了年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的先进村。总结南官庄村的发展道路,可以用三点来概括。

  一是国家惠农政策作用巨大。在合作社创建初期,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在技术、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等方面均给予了及时到位的指导扶持,保障了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依法依规开展运营。在果园基地建设过程中,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帮助申报中央财政扶持,先后获得扶持资金157万元,为基地顺利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合作社起好步、开好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是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南官庄村从树立村党支部威信做起,强化政治学习解决党员群众思想问题,短时间将全体党员群众民心凝聚在一起,在全体党员群众心中打上了党支部真心为民服务的烙印。有了这个基础,随后的土地流转、项目选择等无不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各项工作开展一帆风顺。

  三是顺应时势选择发展思路方能水到渠成。南官庄村近城郊,毗邻工业园,青壮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留在村庄从事农业的群众因年龄和身体原因,对土地也做不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效益及产品品质低下。党支部审时度势,初步确定了发掘利用本村土地资源走乡村振兴的道路。研究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最终选择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道路,经过村庄多年验证,这条路走得通、走得正,为村庄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农经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