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乡村治理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 配好“兵支书” 建功乡村“主战场”

2022-07-12 02:59:0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编者按:蒙阴县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开展“兵支书”选配改革,通过考选配备一批“兵支书”任村党组织书记,延展深化“兵支书”选育培塑、联系帮扶、使用管理、考核激励的基层实践,走出了一条“兵支书”建功沂蒙老区乡村治理“主战场”的特色之路。

  山东省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和全国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家乡。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云蒙湖生态区,366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2018年以来,蒙阴县坚持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激发退役军人奉献红色热土、建功乡村振兴的潜能,通过考选方式配备一批“兵支书”进村级班子,探索出一条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根植红色热土,打造乡村治理生力军

  适龄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参军支持国防是蒙阴县的光荣传统,全县退役军人高达2.6万多人。他们回到家乡后,坚持“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在各个岗位上继续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蒙阴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谋划,积极推进“兵支书”选配改革试点。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试点工作机构,实行专班落实、专线推进。“兵支书”经受过部队培养锻炼,执行力、战斗力强,能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赢得党委政府信任和群众支持认可。“兵支书”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庄产业发展、办好民生实事,村党组织引领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战斗堡垒”更加坚固,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一批积累多年的信访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截至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全县366名村支书中,“兵支书”115人,占比31%;新当选“兵支书”25名,比上届提升5.5个百分点;新当选“兵委员”146名;“清一色”的“兵支部”7个,优秀退役军人逐步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力量。如马子石沟村曾经是一个“山岭荒凉、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穷山村,2004年以前村集体拖欠外债47万元。“兵支书”闫士照带领群众创办莲花崮农业生态合作社,发展莲藕泥鳅养殖、中华蜜蜂园等项目,在“青石板上造绿洲”。2020年年底,村集体土地净增加440余亩,集体增收8万余元。

  突出“三个精准”,科学选村选人

  一是精准选村。2019年以来,蒙阴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整瘫治乱,研判提出拟试点村名单,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两上两下”程序,确定了第一批试点村40个、第二批试点扩面村27个。全县试点村累计达到6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9%。二是精准选人。严格落实“从好人中选能人”和“凡进必审”要求,坚持内挖、外引相结合,拓宽选人视野,创新选配方式。“关口”前移,把选人的视野延伸到部队,从现役士兵中物色人选。与县内外20余支部队协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军地共建常态化信息直通机制,及时掌握蒙阴籍官兵服役表现,择优纳入后备人才。目前,全县储备现役和即将退役后备人才38人。“内挖”选人,以街镇为单位,结合建档立卡,对辖区退役军人全面摸底,建立党支部择优推荐、乡(镇)党委意向培养、县乡联合考察的动态发现培育机制,精准发现人才,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目前,全县1331名村级后备人才库中退役军人413人,占比31%。2021年村“两委”换届,县委印发《致全县退役军人的一封公开信》,鼓励退役军人踊跃参选“兵支书”“兵委员”,578名退役军人自荐报名,348人成功当选,202人连选连任。“外引”用人,对宗族派性突出、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无合适人选的村庄,倒排拉出清单,“下深水”选人。深化开展退役军人回归组织、回归家庭、回归乡里“三回归”工程,鼓励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外退役军人回村参选。桃墟镇大庙村退役军人王兆兴在外地经商多年,致富带富能力强。在镇党委动员下,他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领办合作社吸纳社员31户,安排闲散劳动力41人,建设蔬菜大棚100余亩,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精准选配。综合考虑村情实际和选配人员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和优势特长,坚持因村定人、人村相适,硬人治乱、能人治穷,确保把合适的人选配到合适的村。东住佛村“兵支书”于洋秉承“打造钢班子铁队伍”精神,外引项目,内挖潜力,先后引进锦城物流、季季鲜电子商务等项目,吸纳投资1100万元,解决本村劳动力60余人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村庄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畅、美”跨越式转变。

  落实“三项举措”,加强管理帮扶

  一是强化岗前培训。坚持县内培训、县外挂职相结合,通过专家授课、优秀村支书现身说法等方式,对新选配人员开展封闭式培训,确保“兵支书”尽快融入角色、进入状态、发挥作用。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专项列支经费880万元,对“兵支书”任职村优先倾斜。“兵支书”任职村逐村建立台账,明确工作重点,文化体育、道路绿化等建设项目优先纳入上级项目库。目前,已入库项目136个,实施项目44个,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从县管党费中按照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标准,拨付党员培训经费。对“兵支书”实行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倒排正包制度,每村确定1~2名科级干部结对帮带。推行“镇村吹哨、部门报到”制度,选定19个县直部门开展结对帮包,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助推村庄发展。目前,帮包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村现场办公90次,协调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办结民生事项60件。三是强化考核评议。设立工作专班,实行“半月调度、季度观摩、半年评比、年度总评”的调度推进机制,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时提醒、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兵支书”工作取得实效。

  实施“三项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落实保障待遇。对公益性岗位的退役军人,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发放岗位补助;对其他岗位并且跨村任职的,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补助,解决部分因驻村工作产生的费用。对任期届满后连选连任的,基本报酬标准上浮20%。将符合条件的35名“兵支书”纳入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实现“身份专业化、工资结构化、保障规范化”。对其他“兵支书”“兵委员”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按照基本报酬总额17%~20%的比例给予补贴。二是实行晋位奖励。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按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量7.5%的比例予以奖励;任职村年度考核乡镇排名由后30%进入前15%的,发放一次性考核奖1万元,或者参照本乡(镇)新招聘事业人员工资标准发放下一年度的基本报酬。三是强化政治激励。任职期间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优先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推荐对象;任职工作突出的“兵支书”,优先推荐挂职县直单位党组成员和乡(镇)业务部门副职;符合标准条件的,推荐报考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畅通“兵支书”进步渠道。

  递进培养,赋能“兵支书”群体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头雁”引领工程,引导“兵支书”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施教育培训工程,组织开展“兵支书”再进军营活动,重温军旅生活,抓好部队优良传统与地方红色基因的无缝衔接和传承融合。实施党建创优行动,加强对“兵支书”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二是聚焦能力提升。坚持知识赋能,统筹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兵支书”能力提升平台。坚持阅历赋能。先后5次组织新任职“兵支书”到山东、浙江多地观摩学习;选派10名“兵支书”到浙江丽水市村居挂职;选派36名“兵支书”到县乡挂职锻炼。坚持发展赋能,“兵支书”带头创办经济合作社36家,兴办经济实体300余家,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头雁带雁阵”作用得到充分激发。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协力参与社会治安、网格服务、环境整治、矛盾调处以及帮贫济困等工作。

  (本文系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