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18:53:0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李文杰
2020年以来,内蒙古巴林左旗扎实推进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任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目前,全旗166个行政村、1496个村民小组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理清了资产,确定了股民,普惠了红利。
第一步,摸清“家底”、建实改革“账本”——下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在嘎查村(嘎查:蒙古语“行政村”之意)一级,到底有多少资产,这些资产归属谁?在很多地方,不敢说是一笔“糊涂账”,至少是“模糊账”。
“嘎查村集体资产包括土地、草场、林地、牲畜、厂房等等,这里面有旧账也有新账,还有死账坏账,大部分嘎查村干部都云里雾里,以往只有干了几十年的嘎查村会计心里才有一本账。”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党委副书记呼斯楞说。
正因如此,巴林左旗高度重视清产核资工作,在嘎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摸索出了“五个一”清产核资的“试点经验”。
“一建”:由旗农牧局经管站派出财务专业干部,苏木(乡镇)派出财务指导员、聘请社会财会行业能手,组建一支专业化清产核资工作指导队,全程参与试点嘎查村清产核资工作。
“一清”:即对全旗各嘎查村组集体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查,保证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一查”:即由嘎查村组对权属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和集体经济合同,采取“以账找物、以物对账、账物相符”的方法进行核查,在“账据、账款、账物、账证、账实”五相符的基础上,由苏木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嘎查村组的清查统计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资产核查真实、质量过硬。
“一公示”:即把首次嘎查村集体资产盘点、二次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后的结果向农牧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清查结果准确无误。
“一合同”:针对嘎查村普遍存在的“无效合同”“永久合同”“口头合同”等现象,开展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通过清理不良资产、化解债权债务、收回集体权属、严格验收批复等措施,全面解决嘎查村“三资”管理乱象,做到登记精确、分类精确、清理精确。
通过对166个嘎查村1496个村民小组开展资产核查工作,理清嘎查村集体资产权属关系,明细资产管理台账,实现从“混着过”到“明算账”。全旗共核实清理集体土地1080.5万亩、集体资产5.41亿元、集体经营性资产1.51亿元,并于2021年10月份完成“三资”录入工作。
第二步,把准方向,认定股民“身份”——确立乡村振兴的“基本面”。
家底摸清了,谁有资格享有?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成了嘎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点睛一笔。
“我们主要把握了‘一条时间线’和‘一个不变’,实践证明,操作起来非常实用,我们仅仅用了一周左右就完成了成员认定。”加拉嘎乡小营子村党支部书记钱学忠说。
钱学忠所说的“一条时间线”和“一个不变”,就是巴林左旗在此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工作中,探索出的又一试点经验——用好“两把尺”,切实做到两头不能空,两头不能占。
第一把尺:以花加拉嘎乡小营子村为例,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会的时间作为一条基准线。如该村在人员身份确定上规定,所有村民以2020年6月30日零点为界线,户籍落户时间在该时间线之前的,有权利参与成员身份界定;如在时间线后通过迁入等其他形式加入本地户籍的,则不予身份认定。
具体实践中,小营子村分别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女方招婿、男方婚娶)户籍在本村的、在登记基准日确定时间前出生的子女等情况,列出9种情形确定具有本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对户籍迁出本村的正在服役的义务兵、大学生以及正在劳教服刑的人员等,列出3种情形保留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对已享受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等待遇的人员,列出9种情形确定不具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第二把尺:坚持一个“不变”,既每家每户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如此一来,今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再受家庭成员户籍、人口变化而变化。
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巴林左旗还以村为单位制定成员身份确认的具体程序、标准和管理办法,经苏木(乡镇)审核,由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后施行。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和确认结果都要进行张榜公示,并在苏木(乡镇)登记备案,既得到多数人认可,又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
第三步,量化设置,分好股金——释放乡村振兴的“制度红利”。
实实在在增加农牧民收入,让农牧民分享改革成果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确保农牧民增收致富一个都不能少。
对此,巴林左旗在全面清产核资和确认成员身份的基础上,将经全体成员确认的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数额,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成员每年按股份获得集体分红,真正增加了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
“我们家5口人,嘎查给我们一共分了30股,以后每年可以按股领取分红。股份还能传给后辈儿孙,这简直就是给我们划了一块肥沃的草场嘛!” 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原党支部书记满都拉满怀喜悦地说。
第四步,经营权放活,分置抵押——绘就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新主体、新产品、新业态、新农民、新收入,这都是广大农村牧区放大权能释放效应结出的累累硕果。
巴林左旗嘎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集体资产权属关系,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有效盘活了集体闲置资产。把过去闲置的房产设施、建设用地以及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通过自主开发、入股经营、合资合作的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项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
阿鲁召嘎查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拥有辽真寂之寺、七锅山冰臼群、萧太后点将台、莲花石、天龙山、圣象山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自然风光景点,是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示范嘎查。全体嘎查股民身份确认452人,每人设3股,纳入资产折股量化的经营性净资产为66万元。
如今,在巴林左旗,嘎查村集体资产实现了从过去农牧民群众“看得到、算不清、管不了”到“既当家、又监管、还分红”的转变,村村都有“明白账”、社社都有“身份证”、户户都有“致富经”、人人都有“分红领”。嘎查村农牧民还是那些农牧民,嘎查村集体还是那个嘎查村集体,一切都没有变,但一切好像又都变了样。
2021年12月开始,巴林左旗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行设施农牧业确权登记颁证、抵押贷款业务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赋予产权制度改革更加深远的时代内涵。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农村沉睡的海量资源,打通了工商资本下乡以及金融下乡、人才下乡的绿色通道,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模式等进入农业农村,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查干哈达苏木党委书记赛音巴雅尔说。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