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分类施策化解宅基地五类历史遗留问题
时间:2022-06-21 17:32:2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解决好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是顺利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安徽省天长市抓住试点契机,加强系统谋划,突出农民主体,按照“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原则,积极稳妥化解5大类1015个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出现1例群众上访事件。

  一、明晰固化产权、健全退出机制,解决“一户多宅”问题

  天长市摸底统计“一户多宅”6300宗,占全市宅基地总数的5.7%。主要有异地建房建新未拆旧,改善住房条件建新未拆旧,继承房屋,宅基地或房屋买卖、转让、赠与,法律规定用地限额前形成的多宅等5类原因。天长市根据是否违规、形成原因、占地时间节点等情况,对“一户多宅”进行分类处置。对有合法产权、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多宅,引导自愿有偿退出,按照评估价给予补偿后,由村集体收回利用或整理复垦为耕地。对没有合法产权的多宅,在规定期限自行拆除的,根据房屋结构按照每平方米200~400元给予拆除补助;逾期未拆除的予以收回。3个试点村248户“一户多宅”,目前已化解18宗。其中,重置价补偿2户,助拆16户、平均补偿3.5万元,共退出宅基地3536平方米。

  二、严守标准红线、超占有偿使用,解决“面积超标”问题

  天长市宅基地面积超标约6.5万宗,占全市宅基地总数的58.3%,户均超标面积59平方米。主要有法律规定面积标准实施前形成的超占、法律规定面积标准实施后的超占、辅助用房(临时建筑物)建设形成的超占3类原因。天长市规定法律规定面积标准实施后宅基地面积超占部分,原则上须在限期内予以退出,不愿退出或农户需继续使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次性收取超占面积使用费。在费用标准上,根据“分级累进、多占多缴”原则,对超占50平方米以内、50~100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等不同情形,分别按照不低于10元/平方米、不低于15元/平方米、不低于20元/平方米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方式及收费标准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在权属登记上,缴纳使用费后,超出部分不予确权登记发证但予以备注。目前,3个试点村缴纳超占面积使用费25户,限期拆除3户。

  三、依法依规保障、分类区别处置,解决“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宅基地”问题

  天长市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用宅基地1185宗,占全市宅基地总数1.1%。主要有宅基地保障对象跨集体经济组织占用,非宅基地保障对象在农村购地占用,城镇居民(华侨、港澳台同胞)占用原籍宅基地3类原因。天长市按照本市保障对象和不属于本市保障对象两种情况分类处置,属于本市保障对象且符合“一户一宅”的,可以补办手续并确权登记发证;不属于本市保障对象的,可向本市内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转让,无法转让的限期拆除。目前,全市补发证书945宗,其中3个试点村补发不动产证书40本,协议转让1宗,限期拆除2宗。郑集镇川桥村张刘村民组有9户农民跨集体经济组织建房,经核实该9户属于保障对象且符合“一户一宅”条件,其宅基地经依法审批,予以确权登记。

  四、健全调处机制、妥善化解纠纷,解决“权属争议”问题

  天长市宅基地权属争议问题约2万宗,占全市宅基地总数17.9%。主要有家庭内部房产继承、分户、分割,宅基地界址、界线、相邻权纠纷,河、湖、路保护线等3类原因。天长市根据权属争议的不同成因分类处置,对于家庭内部因宅基地上的房产继承、分户、分割等原因引起的权属争议,发挥村民主体和镇村调解委员会作用,引导利害关系人通过调解达成协议,调解不成的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对于因宅基地界址、界线、相邻权形成的权属争议,通过镇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的界址界线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相邻权争议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对于因河、湖、路保护线划定引起的权属争议,通过异地重建、依法征迁或按违章建筑加以处置。目前,3个试点村已化解宅基地权属争议15宗。

  五、全面清理排查、整治乱建行为,解决“违法违规占地建房”问题

  天长市通过摸排,查出2013年以来违法违规占地建房1718宗,违法违规占地面积420亩。主要有符合规划属于“一户一宅”未批先建、不符合规划违规占地建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非法转让宅基地或流转耕地违法建房4类原因。天长市根据地块是否符合规划用途分类处置,对于符合规划属于“一户一宅”未批先建的,经农户申请,依法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后,予以确权登记;对于不符合规划违规占地建房等3种情形,按违章建筑或“一户多宅”等办法处置。目前,3个试点村处理违法违规占地建房6宗。冶山镇隐庵村罗庄组有2户农民未领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住宅,被发现后未在限期内拆除,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强制拆除,形成积极的震慑效应。

  (安徽省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天长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