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总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6-22 01:38:3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本刊记者 邹承东 字号:【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出席介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明确全年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总的看,今年的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可以说是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唐仁健表示。

  拧紧粮食安全发条

  保障粮食等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唐仁健介绍,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当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三靠”。

  一靠责任落实。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主产区要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出台省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

  二靠收益保障。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尽可能多得利。

  三靠基础支撑。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打好政策组合拳,抓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落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此外,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介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下一步将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监测上更加准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对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抓紧落实帮扶措施。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通过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三是强化重点区域帮扶。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力度。

  四是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力度不减,继续扶上马送一程。组织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持硬措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着墨较多,出台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吴宏耀介绍,归纳起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

  保数量,就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一要定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二要定位。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哪块地是耕地、哪块地是永久基本农田都要落到具体的地块上,做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三要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提质量,就是提高耕地质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同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抓好黑土地保护,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真正实现补充耕地的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

  管用途,就是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对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严格限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要严格管控。对耕地种植用途,要严格落实利用的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草饲料的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挖潜力,就是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地开发为耕地,对于一些具备开发条件的空闲地、废弃地,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发展设施农业,破解耕地、光热等资源的约束。

  着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吴宏耀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是做好“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二是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刘焕鑫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重点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在目标和标准上调门不要定得太高,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对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如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二是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三是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农民户内和房前屋后的事,尽量交给农民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比如农村改厕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以及村庄公共环境整治。

  “在工作理念上,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这是理念。在工作方法上,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这是方法。”唐仁健强调。

  抓好乡村治理“三件事”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治理的安排部署,重点就是抓好三件事”,刘焕鑫表示。

  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抓队伍,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乡镇、村集中换届后,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抓机制,把“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到实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抓监督,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二是抓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创新工作方法,用农民群众容易接受、简单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声音、号召传播到农村千家万户。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加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支持农民自发组织、主动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低成本、参与度高、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抓模式载体创新。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加大对“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评价的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出成效,让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有感知、真感受。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