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示范带动等方式,多维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2020年,全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总收入25.04亿元、经营性收入16.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1%、10.94%。全面消除总收入100万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47元,同比增长6.6%,增速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67:1。
上下联动,配强“三大要素”
夯实“组织保障”,导向更鲜明。一是树立大抓村级集体经济的鲜明导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区四套班子领导深入村社开展“包乡走村”,协调解决问题;区委副书记挂帅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区镇村三级齐心,全力以赴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极”。二是发挥考核的正向带动作用。将这项工作纳入镇街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从成效、进度、举措、特色等4大指标衡量镇街发展实绩,同步列入“一票否决”事项。
找准“路径坐标”,政策更到位。一是深度融合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立足顶层设计,坚持以《萧山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行动方案(2021—2025)》和指标体系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着力破解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中的短板弱项。二是推动“消薄”工作迈入新阶段。出台《萧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目标任务和路径政策,力争到2023年底全区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达到70万元。三是打通资产资金转换渠道。鼓励以镇域为单位抱团发展,支持村集体通过收储闲置用房等方式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萧山区最高给予每村120万元补助,用于村级改造、装修闲置用房或收储个人闲置的用房。
紧盯“用地瓶颈”,破题更精准。一是推进村级留用地集约利用。结合土地征收和城市建设等地区实际,明确了“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国资参与、市场运作,以地换房、优化模式”的操作原则。目前,全区已核拨村级留用地5145.6亩,供地2176.6亩。二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前已有247个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计划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已验收2703亩。2021年全区已发放保护耕地以奖代补资金8647万元,涉及13个镇街、369个村。
聚焦重点,探索“四条路径”
聚焦“共富”问题,探索城乡协调与强村惠民的“统筹路径”。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支持发展城市物业经济,鼓励村集体以厂房出租、资本入股等方式参与镇域经济发展。部分典型村先行先试,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实现“村强”和“民富”同频共振。例如,瓜沥镇航民村发展村办集体企业,打造百亿级规模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形成了“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的共富模式。
聚焦“空间”问题,探索美丽乡村与未来发展的“留白路径”。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7.2亿元建设美丽乡村,启动18个示范村、161个提升村和126个整治村创建。通过腾、拆、建、改等方式,在做美乡村环境的同时留足发展空间,吸引产业投资。如,河上镇东山村通过为农户另选地址新建多层安置房,收储了33户农户的旧农房,巧用“产权置换”实现“化零为整”,计划与镇内其他村抱团与开元旅业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东山村民宿集群。
聚焦“融合”问题,探索产业植入与本村经济的“双赢路径”。引导村集体在产业培育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造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和集体增收互利共赢。如,戴村镇定位打造“郊野运动小镇”,发动有条件的村通过水库、河道出租或以山林、土地入股等形式,招引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该镇佛山村就采用“环境入股”模式,招引建设了高空秋千、滑翔伞、云山峡谷漂流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
聚焦“个性”问题,探索能人回归与产业定制的“匹配路径”。返乡能人在家乡有威望、有号召力,在业内有人脉、有凝聚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全区积极招引能人回归,目前已建立镇街联谊组织21个、村社联谊组织125个,反哺带动作用显著。如,楼塔镇实施“贤归助兴”发展模式,探索“定制化”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该镇雀山岭村以本村在外能人为主攻方向“敲门招商”,让村集体首年增收超50万元,年投资收益率超12%,预计可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萧山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