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为古都凉州注入新变化
时间:2022-03-02 19:32:31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兰 云 字号:【

  2021年以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紧紧围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谋划培育“10+N”优势特色产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审时度势,定向把脉,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产业发展为支撑,技术革命为保障,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强土地流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24.05万亩,涉及农户4.05万户。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服务监管,着力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制定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凉州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为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凉州区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凉州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实施方案》《凉州区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实施方案》,以创建示范社为抓手,培育壮大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供了主体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凉州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各村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点,确定了土地流转信息员,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沟通、合同签订与鉴证、审查备案、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

  建立审查备案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审查制度,重点审查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的经营能力,如:经营主体资质、近年完税状况、农业产业化经营业绩、拟经营项目是否符合镇农业产业规划等。进一步规范了各类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行为,极大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建立土地流转备案制度,对整村整组流转或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进行备案登记。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经营主体书面报告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杜绝拖欠流转费、改变耕地农业用途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让农民能够放心流转。

  建立土地纠纷调处体系。凉州区设有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各镇设有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各村有调解小组,形成区级仲裁、镇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土地纠纷调处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发生后,先由镇村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仲裁,切实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2021年区仲裁委共调处土地流转纠纷15起。

  壮大经营主体,坚持规模经营,着力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坚持把握全局,尊重农户意愿,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实行“合作社(农业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和标准、统一加工和贮藏、统一品牌和销售,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如:凉州区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张义镇流转土地,建立胡萝卜种植、加工、贮藏基地,带动周边村组60%以上农户种植胡萝卜,产前为农户引进新品种、产中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产后分级包装统一销售,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民群众共同发展致富。

  特色产业带动模式。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10+N”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流转土地种植以日光温室蔬菜、露地蔬菜、特色林果、马铃薯、中药材、饲草、种苗等为主的高效节水作物,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如:四坝镇集中流转土地7500亩,依托华中农业打造万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及千亩拱型温室园区,春秋季种植红笋、娃娃菜、松花、西兰花等畅销露地蔬菜,带动2000多户农户参与并受益。

  现代农业引领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流转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的发展要求,采用新机具、新品种和新技术,推行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实现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如:凉州区沼然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四坝镇寨子村流转土地建成2400多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利用“沼气、沼液、沼渣”技术,创建“沼然绿”蔬菜品牌,通过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产出的绿色有机蔬菜畅销市场。

  高标准农田项目带动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良田粮用的原则,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两提升三增加”,即提升项目区土地规模流转效率和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益、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如:2021年,西营镇、松树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后,将3万多亩土地流转给10家有实力、懂经营的农业企业及合作社种植玉米,既促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又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促进了高科技农业在沿山片区的推广及应用,是一项农业领域的“科技革命”。

  强化宣传培训,建立联结机制,着力提升土地流转效益

  加强宣传,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利用党员会、户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及各镇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打实和群众算账对比,让群众感受流转土地的经济效益,使农民从传统的“守土”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注重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如:四坝镇依托省级设施蔬菜种植营销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项目,培育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加大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及日光温室品种改良,不断提升标准质量,共开设培训班5期,推广新品种15个。

  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与经营主体建立劳务用工关系,农民既可以取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取得劳务收入。如:华中农业公司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务工,日用工可达200人,日工资人均100元。凉州区忠盛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张义镇流转土地800亩,建成胡萝卜、马铃薯加工贮藏基地,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2020年共支付劳务费71万元。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村经济经营指导站)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