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创”破“四难”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时间:2023-04-13 22:07:58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黄裕基 林丕权 字号:【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是中国小吃之乡,外出经营小吃人员6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人走房空、土地抛荒、林地失管现象普遍。近年来,沙县区以列入全省首批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将提升农村土地、农机设备、农业大棚等农村资源资产流动性作为切入点,以“四创”破解“四难”,集成撬动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效提高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源资产。

  创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破解交易服务难

  沙县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破除交易不集中、信息不对称、流程不规范等交易“中梗阻”,实现资源要素流通“加速度”。

  一是健全交易市场。2015年,探索组建了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群众办理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贷款服务。2022年8月,引入第三方国有企业,重组成立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转为企业化专业规范运营,并将县区级市场升级为市级市场,交易范围扩大到三明市,网上交易平台面向全国。同时,成立“沙县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二是规范交易程序。明确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其他投资者等均可成为交易主体,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类知识产权、依法能够进行交易的其他农村产权等六类产权(交易品)可以申请交易。符合受理交易条件的申请经审核后,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等信息平台挂牌发布。公开竞标成功后,由产权交易双方签订《沙县农村产权交易合同》。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按照“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的“五统一”模式,制定交易监管制度、交易规则、结算和收费标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产权交易服务。除承担发布交易信息、受理交易咨询和申请、协助产权查询、组织交易等基本服务外,还引入收储、评估、保险、银行等机构入驻交易大厅,提供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配套服务。

  创新农村产权登记鉴证,破解资产认定难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规范的产权认定办法和权威的服务平台,农村资源资产认定难、成交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沙县区从解决农村产权登记问题入手,创新建立了一套农村产权登记鉴证办法,着力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水平。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针对农村产权质押无法登记的政策瓶颈,探索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农村资产鉴证登记办法,综合农业农村、林业、司法、金融等部门的职能,创造性地为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农业生产性设施设备等农村资产办理鉴证登记,破解农村产权登记抵押融资政策障碍。

  二是创新登记鉴证。产权交易中心为不具备产权登记条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业设施设备办理农村产权鉴证书,使之具有权属证明,具备抵押担保的功能。交易中心对公开竞标的交易品,出具《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鉴证登记内容包括:交易品所在地理位置与空间、租金、使用年限、原值与净值(或评估价值)等,为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充当不动产抵押登记功能。

  三是打通服务链条。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承担票证核发(制发)、产权登记、交易、评估等具体职能,为农村资源资产交易服务。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村级服务站点,通过对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录入、比对,解决农村产权交易中双方在市场化水平上差异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提供基础数据和服务保障。

  创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破解产权融资难

  针对农村产权“有价无市”、评估值、抵押值低、融资额少的情况,沙县区积极拓展和完善农村产权的金融属性,重点解决交易品价值认定问题,提升市场流动性。

  一是设立信誉担保。实行“信誉+产权+合同”组合担保模式,增加资产抵押融资额,有效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抵押贷款额度低的难题。金融机构按照省、市、县不同级别的龙头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分别授予5万~30万元不等的信用融资额度。

  二是创新担保模式。创新交易品申请抵(质)押借款三种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融资模式;承包土地上附着的生产设施、设备、种养物、未来预期收益值等综合担保融资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其他资产的组合担保融资模式,担保借款额度最高可达到《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标注净值(或评估值)的70%。

  三是加强评估管理。根据金融机构信贷评估工作规定,采取协商确定、中介机构评估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价值评估。区农业农村局发布具备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资质的机构名录,同时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基准价格,供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选择和参考。

  创立贷款风险防范措施,破解风险管控难

  为管控风险,沙县区积极引入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建立确权登记、信用评级、风险共担、统一处置等4项机制,消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切实提升农村资源资产融资的可靠性。

  一是设立风险基金。沙县区财政筹措资金1300万元,设立“源丰农业支持保护基金”,由入驻中心的沙县源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管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业生产性设施设备等农村产权办理贷款抵押进行担保。鼓励借款人向保险公司交纳借款额1%的贷款保险费,贷款人对参加贷款保险的借款人,在贷款额度和利率定价上给予优惠。

  二是规范资产处置。若借款人未能履行还款义务,产生的抵押担保风险,银行可依托农业资产管理公司对抵押物(标的物)进行变现处置,处置抵押物(标的物)的收入扣除必要的费用外,优先归还提供融资的银行;归还借款后结余部分归还借款人(受让方),不足还贷部分,基金、保险、银行分别承担50%、30%、20%,未参加贷款保险的,基金、银行分别承担80%和20%。

  三是强化协调监管。建立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门、商业银行工作协调机制,交易中心和合作银行每季度后15个工作日内分别向沙县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沙县支行报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发放、担保及使用情况。2018年省金融监管局将其纳入交易场所监管范围。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日益活跃,初步彰显了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效打通了农村产权进入金融市场的通道,有力推动农村产权变成“活资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引入金融“活水”,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075宗5.1亿元;完成农村产权抵押鉴证登记281宗,涉及贷款3.2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2795笔13.67亿元,截至目前,贷款余额达到3.7亿元。二是推动股份合作,发挥村集体的资产运营管理平台作用,探索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合作机制,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规范流转农村资源资产,有效增加了“三农”信贷投入,同时让土地经营者放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设施资金投入,做大做强农业项目。全区土地流转面积从2006年的1.6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4.75万亩,规模种粮面积达4.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77%。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沙县区湖源乡党委)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