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村位于山东省莒县丘陵山区,山岭薄地,春旱秋涝,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很低,一直就有“三山二水五分田,地薄水缺打粮难”的说法,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土地抛荒、撂荒严重的“空巢”村。2014年,双泉村被纳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324人。
2015年,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军上任伊始,面临四个难题:一是村民的土地分7个等级,细碎化严重,不利于耕种。二是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他们好点的地一两百元流转给其他村民或送给亲戚种,偏远的或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就被撂荒了。三是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黄烟和药材为主,由于这两种作物都不能重茬种植,因此经常出现隔年种植、中间抛荒的现象,收成自然就是一年“旱”一年“涝”。四是集体经济收入不足8000元,还有近54万元外债,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都不高。
2018年初,省人大机关干部刘国敏同志到双泉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位书记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双泉村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一是强化党支部建设。完善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把有能力、能干事、思想觉悟高的党员或群众吸收到党支部中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立足传统种植产业,做活土地文章。划分黄烟、中药材和桑蚕片区,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其中黄烟、中药材实行轮作,防止重茬,同时利用好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建设蚕蔬两用大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18年秋,按照前期谋划的产业布局,村集体制定了《双泉村土地流转入户征求意见书》,挨户征求意见,但是全村只有70%左右的村民同意,还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因此,双泉村召开多次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在村西北方离村庄近、水源条件好、方便群众耕种的地方,划出一片自由种植区,村民可以用地置换,也可以按300元/亩的价格再流转。通过规划自由种植区和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双泉村所有村民全部同意土地流转,双泉村也具备了黄烟、中药材、桑蚕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同年,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土地近400亩,仅此一项就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十几万元。
2019年初,双泉村根据地力情况等,划定了500亩黄烟、600亩中药材、400亩桑蚕、100亩自由种植(五谷杂粮为主)四大生产片区,其中黄烟和中药材实行轮作,并按照300元/亩的价格对外成片分包。至此,双泉村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让本村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
2020年初,双泉村决定成立双泉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通过入户征求意见,全村村民一致同意,由过去的土地流转变成土地入股,入股后除了每年可获得每亩300元的保底分红外,根据合作社的经营情况村民还可以获得二次分红。另外,由党支部领办分别成立了“黄烟、桑蚕、中药材”三大专业合作社,明确了分工责任,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在两位书记的带动下,村民和集体经济增收显著,实现了跳跃式大发展。据统计,双泉村村民每年从黄烟、中药材、桑蚕三个合作社,可获得务工收入累计100万元以上。近两年来,双泉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突破40万元,双泉村常年在外的青壮务工人员,重新返村创业20余户。双泉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双泉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农经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