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发挥引领作用 创新服务模式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立足东北实际,以优化服务方式为切入点,构建了“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农户”四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分散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联合起来,将产前、产中、产后衔接起来,将生产、产业、服务贯通起来,提供全过程贴心的社会化服务,打造出合作经营的“升级版”,构建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推动了地域农业现代化进程。

  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全国产粮标兵县吉林省农安县。农安县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全县耕地面积608万亩,是吉林省耕地面积最大县。联合社成立于2015年,由112家农机作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如今已发展成员社203家。联合社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发挥联合优势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促进降本增产惠农。联合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试验示范基地单位。

  一、打造“联合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在村屯层面,组建由农机手、种粮大户为主的家庭农场或村级粮食存储合作社,发挥熟悉农时地理、乡土人情的优势,开展土地托管。在乡镇层面,由家庭农场、小型农民合作社以入股方式,组建乡镇农民股份合作社。在县域层面,各乡镇股份合作社加入联合社,形成“联合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联合社出资参股村级粮食存储合作社和乡镇股份合作社,盈余的5%作为村级合作社风险储备金、60%返还给直接开展生产作业服务的家庭农场、35%按照成员出资比例分红。联合社以托管、流转、入股等形式经营土地75万亩,拥有农用机具、办公厂区、生产车间及库房建筑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

  “村屯—乡镇—县域”层面的紧密型合作机制提升了联合社在市场经营中的地位和定价权,联合社为成员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增加销售收入。成员社可以获得农用机械作业收入、生产资料盈余返还、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化经营补贴、土地入股分成、资金入股分红等多项收入。

  二、构建贴心服务模式

  一是规范运营管理。联合社聘请组建了大学生管理团队邀请业内专家指导,内设电子商务部、农化服务部、项目开发部、生产经营部、产品营销部和会计财务部等6个运营部门,实现规范科学运营。规范账目管理,会计财务部聘请了6名专业会计人员,帮助成员社记账,提供政策咨询。

  二是提供抵押担保。为破解成员社和农户种地资金短缺的难题,联合社用自己的厂房为成员社提供抵押担保,五年来担保贷款6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成员社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压力。

  三是降本增收提效。降低成本,联合社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生产资料自产自销和团购等,每亩比普通农户分散种植降低生产成本100元以上。科技增产,采用宽窄行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菌肥提苗、秸秆全量覆盖施肥深松机并二次追肥等,每亩增产玉米200斤以上。提高效率,通过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开展土地机械化作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每亩节约用工成本50元。合计每亩增加收入300多元,同时解放了劳动力,增加托管农户的二、三产业收入。

  三、全心全意为农服务

  一是利用政策,化解自然风险。2019年,联合社与阳光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土地入股全成本保险试点。政策性保险按照280元/亩投保,保费5.6元/亩,由入股农户缴纳。商业保险按照当地土地流转价格600元/亩投保,保费20元/亩。遇到大灾之年,参保农户得到保险公司保底赔付600元/亩。

  二是依靠科技,开展贴心服务。2017年开始,联合社承担了农安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籽粒直收、深松整地、高效植保、秸秆捡拾打包和免耕播种等六项作业服务,安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2718台,实现电子监测面积688万亩。开通“乾溢现代农业”微信公众号及400免费服务电话,依托省农业农村厅大数据卫星遥感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手机电话测土配方施肥、发布天气预报等功能。联合社设有农民培训室,定期组织深松、植保等现场观摩会,开展黑土地保护、土地集约与未来农业发展讨论。

  三是开拓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2020年,联合社发展订单农业10万亩种植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开展玉米深加工。联合社创立“辽金榜”社有品牌商标,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形成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联合的发展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本文系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