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工程”精准把“脉”治理问题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编者按:面对地广人稀、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崇明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叶脉工程”,推动党建微网格和大联动管理网格衔接,全区域覆盖、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天候监督,多网融合、一网联动,提高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崇明区是上海市的传统农业大区,面积1413平方千米,超过全市总面积的1/5,辖18个乡(镇),269个行政村,仅有68万人口。2002年,崇明区进行了村庄行政区划合并,村域成倍扩大,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范围大幅增加,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乡村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崇明区委立足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党建“叶脉工程”,以岛域为“绿叶”,通过合理划分网格、整合各类队伍、凝聚资源力量,形成“网状脉”党建模式,全面推进党建“微网格”建设,推动党建“微网格”和大联动管理网格有序衔接,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切实精准把“脉”社会治理问题和党员群众诉求,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

  一、科学划分网格,以“全区域覆盖”体现治理深度

  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织密网格是基础。全区各村党组织坚持“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农村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以及党员分布情况等,按照每个党建“微网格”覆盖面积为1平方千米左右的原则,将每个村划分为3〜5个党建“微网格”,确保党建“微网格”的覆盖范围、服务幅度科学合理。目前全区共划分“微网格”993个。陈家镇党委以“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骨干”为基本框架,将党建“微网格”与“15分钟社区服务圈”、党群服务点有机融合,织密一张张村级治理网络。

  二、建强网格队伍,以“全社会参与”体现治理广度

  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社会参与是关键。崇明区委根据崇明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需要,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原则,结合“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活动,推动全区各村党组织组建管理团队6680人、工作团队8078人、志愿团队14783人。其中,管理团队主要由网格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任“微网格”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新乡贤、党员骨干及驻区单位负责人等成员组成,重点是协助村党组织做好“微网格”区域内的队伍建设与管理服务,协调解决“微网格”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工作团队主要是优化整合村级道路保洁、河道保洁、垃圾收集、林业养护、平安社区等生态就业队伍,分片包干,融入党建“微网格”,负责区域内相关工作;志愿团队主要以党员为主体,结合乡村治理需要和党员群众特长,组建生态保护、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做到“自己家园自己爱,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自己家园自己护”。横沙乡党委以丰乐村为试点,构建形成了社区、家庭和党员共同参与的服务队伍,成立了道路绿化保洁“专业队”,在职党员“先锋队”,村民代表“榜样队”,报到党员“志愿队”等队伍,开展“微网格”区域内系列服务活动。

  三、做实网格阵地,以“全方位服务”体现治理温度

  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夯实阵地是重点。崇明区委坚持把块区党群服务点作为党建“微网格”建设的主阵地,按照“一网一点、全面覆盖”的要求,深化党群服务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党员管理、民主议事、政策宣传、形势教育、法律咨询、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生活服务等乡村治理的基本功能和服务资源落实到块区党群服务点,努力将其打造成宣传党的政策、教育管理党员、服务周边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前沿阵地。竖新镇仙桥村党支部在块区党群服务点配备村务信息可视化系统、自行车补胎工具、血压计、血糖仪等便民设备,每月10日、20日免费为村民理发、补自行车胎,切实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着力把党群服务点打造成有温度、有深度的“百米便民服务圈”。

  四、健全运行机制,以“全天候监督”体现治理精度

  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完善机制是保障。崇明区委建立健全“微网格”区域问题发现、会商、处置、反馈机制以及“微网格”人员日常培训和考核评价机制,注重与社会大联动管理网格相融合,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瀛洲E管家”“微网格”管理信息系统等载体,确保“微网格”治理和服务的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城桥镇党委将大联动管理信息系统延伸至党建“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工作手机,将网格内问题发现、处理及反馈纳入制度化轨道,确保网格管理的有效性。三星镇新安村党支部在党建“微网格”基础上,探索实施“户长制”,明确户长每日巡查、记录、交流、反馈等机制,同时还建立了“微网格”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信息系统进行问题甄别、分类派单至处理单元进行处置并反馈结果,从而形成“图像化问题上传—分类化问题汇总—菜单化问题分派—定点化问题整改”的完整闭环系统。

  五、多网融合,一网联动

  (一)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推行党建“叶脉工程”,乡村治理从行政村聚焦到了大约1平方千米的“微网格”,并进一步将工作力量、服务资源化整为零,融人微网格,延伸了服务触角,使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大大缩小了治理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解决了基层细胞活力不足的问题。

  (二)提升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党建“微网格”既是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发挥作用的主要空间,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通过在微网格内开展党员星级家庭创评、党员家庭“四亮一挂”等工作,有效推动党员作用在网格内发挥,党员形象在家门口展示,切实解决党员年龄老化、作用发挥难的问题。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点,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实际需求更加快速便捷,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确保党建服务更接地气、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三)增强了问题处理的协同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党建“微网格”有效运行的根本所在。在网格内,管理团队、工作团队、志愿团队以及广大党员群众都是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力量。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党建“微网格”与大联动管理网格等“多网融合、一网联动”,进一步将行政力量引入网格中,使得问题处理有了制度性的平台依托,切实增强了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本文系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