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发力 多措并举助推荔枝产业升级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实行技术、品牌、销售三轮驱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有力提升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当地荔枝产业振兴,带动了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现有成员318个,种植荔枝8000多亩。2019年,合作社销售额达2000万元,成员种植荔枝平均收入比非成员农户高20%以上。

  一、健全规章制度,夯实规范发展之基

  合作社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组织结构,健全章程制度,不断增强成员合作意愿,调动成员积极性,促进合作社提升发展质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合作社成立了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定期召开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合作社经营方向、大额投资等重大事项,坚持民主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合作社制定了章程、财务等内部管理制度,坚持财务公开,每年年底向成员公开财务状况,接受成员监督。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成员按300元/股的标准,以现金形式出资入社。合作社每年盈余在提取公积金后全部返还给成员。通过成员统一出资、合作社统一服务、盈余统一分配,实现了合作社与成员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强化技术驱动,推进技术示范推广

  先进种植技术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合作社从创建之初就注重技术研发推广。一是联合科研院所建立示范基地。合作社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专家指导下,建立了荔枝生产示范基地,引领带动成员农户科学种植。二是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绿色食品关键技术、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等培训,对农户进行专业指导。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荔枝生产技术团队,为果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三是培育优质荔枝品种。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推动“桂味”“糯米糍”等东莞传统优质荔枝品种的同时,还大力研发、培育、推广“冰荔”“大迳红”等名贵新兴荔枝品种。“冰荔”呈心形,肉质晶莹、味甘清润,是合作社通过多年研发培育出的名贵品种,自上市以来便供不应求,成为合作社热销产品。“冰荔”和“桂味”分别在2018年、2019年中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荣获金奖。

  三、强化品牌驱动,增加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培育品牌。合作社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融合市场竞争优势、产品特征和特色文化,培育“大迳荔枝”商标品牌,先后通过绿色食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运营品牌。合作社制定品牌建设规划,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管理范畴,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应原料、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对外销售“五统一”服务,为品牌运营打牢基础。三是宣传品牌。合作社联合大迳村委会连续举办了七届大迳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以“生态大迳,绿色给‘荔’”为主题,以冰荔拍卖、荔枝品评、品牌推介、产销签约、休闲采摘等活动为内容,全力打造“荔枝之乡”。

  四、强化渠道驱动,逐步实现以销定产

  合作社通过建立仓储物流、发展电商、抱团销售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一是完善冷链仓储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合作社建设荔枝田头冷库,解决了全程冷链配送“最初一公里”问题,为新鲜“大迳荔枝”销往全国补齐了短板。合作社与快递公司签订荔枝空运优惠协议,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二是借力线上营销渠道,助推荔枝畅销全国。合作社积极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开展订单销售和网上预售等营销模式,在荔枝上市前就与电商、物流平台签订购销协议,目前每年在上市前就有近10万斤荔枝被预订。三是成员抱团销售,增强营销能力。合作社在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以及营销策略等支撑下,吸引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果蔬电商平台、微商城(户)等客商,直接前来采购,合作社开展团购优惠促销活动,稳定并扩大了产品销售市场。

  五、培育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合作社开展“大迳荔枝”文化节系列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采摘,积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乡村新业态。合作社将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成员完善果园荔枝休闲采摘设施设备,争创市级荔枝休闲采摘示范点,为游客提供旅游采摘体验。二是创新销售模式。合作社与相关电商平台、旅行社合作,推出“现摘现吃”团购活动,拓宽了销售渠道。每年5月—7月,合作社荔枝采摘团订单量均超1000单。三是推进农民就业增收。合作社通过种植荔枝、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荔枝产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等多产业就业增收渠道。

  (本文由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组织推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