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发展强 乡村治理底气壮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 蓉 郑 燊 陈德玖 字号:【

  三河村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城乡结合带,原有9个社,受征地拆迁影响,现存竹林口、堰塘湾2个社,农户141户,农业户籍人口38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村党员54人,党员平均年龄60岁。全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村集体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于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年收入不足1万元。

  2017年,三河村实施“三变”改革,建立村级平台、引进项目开展合股联营。经过一年的发展,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达到42.886万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创新高,集体收入59万元。通过“三变”试点改革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三河村成了沙坪坝区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治理的典范。

  强化党建引领,提供组织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能否实现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农村进步的目标,关键在于必须有一个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很强的党支部;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廉洁、公道、正派、有奉献精神的村支部书记。三河村党委班子在带领全村发展致富的过程中,始终把抓党建引领、民主治村放在首位,为充实党支部,街道农服中心主任任三河村第一书记,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出发点,每一次做出重大决定时,班子成员带头发动全村党员,挨家挨户动员,凝聚改革共识。紧紧地将党员团结吸引在党组织的队伍里,让他们充分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凸显农村党委引领地方发展的主导地位。

  实施“三变”改革,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三河村的村民长期以来采取一家一户分散劳作方式,农户以一亩三分地为单位独自经营,收入不理想。村集体没有经营性实体项目,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集体年收入不足1万元。为破解难题,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村资源资产情况和成员组成,一是土地类资源1474.56亩(其中农户承包地441.59亩,退耕还林及荒地1026.96亩,村集体用地6亩)。二是村组集体争取到财政资金形成的道路等资产,包括产业道、停车场、水塘、远山茶舍、远山房屋、文化大院等。

  摸清家底后,村委会认识到要带领村民致富就得发展集体经济,为方便将各家各户分散的土地和有限的集体资产充分利用,村里组建了重庆舜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组集体以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和集体修建的产业道、停车场、水塘等作价502万元入股,与项目投资者一起,进行股份制经营。1629名集体成员入股平台公司成为农民股东。

  引进项目,入股联营。采用“村‘两委’+平台+项目+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进新项目、转化老项目,先后发展了天籁萤火谷、远山有窑、渡兰居、楠之林雪等项目。

  天籁萤火谷项目。该项目2017年10月入驻三河村,是台湾农业技术团队与四川美院共同打造的以萤火虫和蝴蝶为主体的农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44亩。由于村“两委”和村民大力支持,该项目7天完成建设方案审查,15天完成园区土地流转及周边房屋租赁,7个月实现项目开园,创造了沙坪坝区涉农项目建设新速度。2019年,该项目共计接待游人数6万余人,营业额400余万元,对促进周边农户增收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2020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该项目接待游客人数仍近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近700万元。

  远山有窑项目。该项目为转化的老项目,远山有窑为始建于1989年的旧式龙窑,2016年经重庆大学建筑系田琦教师设计改建,形成集传统技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和体现独特建筑设计理念为一体的“近山一美景”重庆网红景点,2020年,远山有窑接待游客4.5万人,营业收入280万元。

  楠之林雪项目。该项目为新引入项目,发展以体验有机草莓、反季节蔬菜(野菜)的种植和采摘及生态鱼垂钓、四季花卉观赏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2020年,楠之林雪接待游客2.2万人,营业收入120万元。

  同时,三河村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塑造远山有邀文化品牌,积极探索三河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制订招商方案,引入书画、陶瓷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签约缙泉烧、镜蓝染、诸卷草间等6家艺术家及配套产业,打造“三河村艺术家村落”,丰富三河村文化内涵,基本形成了以文创项目为发力点,联动一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都市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业、文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精致乡旅产业格局。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股份制改革新模式。为更好地让村集体和村民共享改革成果,三河村在收益分配方案上分别设置了资产类入股收益分配方案和资源类入股收益分配方案。通过协议约定每年分红的金额和比例,既保障了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平台和集体成员权益,更让农民股东成员通过股权收益、务工收益、村集体发展红利收益等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其中,资产类收益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按股民50%、村民小组20%、村集体30%的比例进行分配;资源类分红则以入股面积计算股份,设置了保底分红、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达到42.886万元(不包含农民土地原有租金),其中,村集体16.085万元,组集体4.003万元,农民22.799万元。2019年,三河村集体收入57万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创新高,集体收入59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促使乡风文明社会治理有效提升

  集体经济强了,乡村治理的底气就足了。以前的三河村人心涣散,生活水平与周边村社有较大出入,部分留守村民时常因琐碎之事不和。现在的三河村社会治理越发有序,乡风文明得以提升。一是组建了新乡贤团队,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决策管理,发挥协调村民事务、开展政策宣讲作用。二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做到“做好自己的事,关心他人的事,支持集体的事”。三是开设了农民讲堂,聘请农业专家、博士面授现代农业知识,指导种植技术,提供农业产业链合作机会,促进村民向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转型升级。四是开设“爱心超市”。制订乡村治理示范村建设方案和积分机制方案,结合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搭建评价、监督平台,开展集中宣传和入户宣传200余人次,引导村民在“爱心超市”开展积分兑换生活生产物品,让村民自治的同时“有面子也有里子”,成效明显。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