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抓实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李春艳 字号:【

  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大家关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出席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管今年的“任务书” 管五年的“施工图”

  唐仁健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十四五”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 唐仁健表示。

  做好“两藏”“两辅”  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战略全局和大局中占据极端重要地位。唐仁健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

  唐仁健指出,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尤其是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同时,还要建立“两辅”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就是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要继续做深、做细、做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唐仁健表示,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总的要求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要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是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就是一个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产业帮扶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在西部地区继续考虑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同时,还要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适应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面上来,逐步实现从原来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唐仁健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到了全面推进、全面实施的时候了,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由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举措全面实化,由示范探索到全面推开,由抓重点工作到“五大振兴”全面推进。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赶上全国现代化的步伐。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 要从实际出发

  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要谋划好、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吴宏耀介绍,乡村建设行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就是要加强农村的公共服务,同时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抓好四方面重点。

  一是要抓好规划编制。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可以先干起来。编制村庄规划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展开,注重实用性,不能都推倒重来,搞大拆大建。村庄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要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同时,要严格规范村庄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二是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有序推进、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切实增强农村宜居性和群众满意度。三是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要健全长效管护运营机制,让老百姓真正用得上、长期受益。四是抓好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吴宏耀表示,乡村建设不是一呼隆都去搞建设,要强化统筹、突出重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

  “‘为农民而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也是一号文件的明确要求。乡村建设,不是为你,也不是为我,是为农民而建的,一定要考虑他们的需要,照顾他们的感受,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唐仁健强调。

  稳慎稳妥深化农村改革  不能出现“翻烧饼”问题

  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要通过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的活力,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的要素支撑。“但是这个时候怎么改,要求、约束、环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一定要非常稳慎稳妥,推动一项是一项,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尤其不能出现‘翻烧饼’的问题。”唐仁健指出。

  吴宏耀介绍,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今年和“十四五”时期农村改革重点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并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同时,要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突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小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今年还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主要包括:全面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扎实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深化试点、先立后破、稳慎推进的要求,在做好调查摸底、确权颁证的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重点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推动取得一批实质性试点成果。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制度。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要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用地难问题。三是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一定要真金白银地投,要真刀真枪地干。一号文件在强化投入保障机制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综合施策。

  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吴宏耀介绍,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同时也要明确,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要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