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坝头村依托村级廉洁工作站,率先提出构建村务监督“物廉网”和党员监督“互廉网”的基层监督模式,通过盯紧盯实人和物,让党员、村干部以及其他行使公权力人员的行为始终处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赋予群众更多话语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坝头村地处梧州市蒙山县新圩镇,总面积约9.6平方千米,辖12个村民小组,有576户1820人,以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坝头村成立了党总支部,下设上坝、下坝两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0名。为了解决乡村治理中基层监督弱化虚化空化、群众监督渠道不畅等问题,坝头村试点构建“一站两网”基层监督模式,全面加强村务监督和党员监督管理,通过盯紧盯实人和物,让基层微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一、建设“一个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监委
2017年以来,根据梧州市统一部署,坝头村党总支部依托千年古榕树下的“绿荫党校”,探索建设村级廉洁工作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廉洁工作站由镇党委领导,被赋予监督权、建议权和反映权,直接向镇纪委报告问题线索,紧盯基层干部的微权力。廉洁工作站设站长1人、副站长2人、监督员4人(其中非党监督员2人),由镇包村工作组长(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站长,党总支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担任副站长,由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威望高的党员、群众担任监督员。工作站有独立办公室,设在村“绿荫党校”旁边,日常工作按网格化分工为主,分为上坝片、下坝片两大网格,将基层监督探头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二、编织“两张网”,把公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
为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行使公权力人员和党员的全面监督,2019年初,坝头村廉洁工作站在原有的“六参与”监督模式基础上进行提升,形成了村务监督“物廉网”和党员监督“互廉网”的监督模式,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
一是村务监督“物廉网”。紧盯物,从镇、村公示及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的名单名册中,根据农户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抽取部分农户开展“以物溯源”,核查惠民资金物资是否精确发放、是否公平公正发放、是否有权钱交易等,对核查发现的问题“顺瓜摸藤”,找出线索挖出责任人。“物廉网”的铺开有效解决了以往监督员不知如何去监督、在工作站等群众来反映的被动监督问题。
二是党员监督“互廉网”。紧盯人,扩大了参与监督的人员范围和监督内容,除廉洁工作站监督员外,还邀请普通党员的亲友、邻居、服务对象等对其日常生活进行全方位监督,构建一张互监、互廉、互提醒和互帮助的农村党员行为网格,在规范党员日常言行举止的同时,还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带动身边的人员跟党走、向党看齐。
三、提升“两条巷”,让廉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坝头村将村民日常生活的两条巷道经过美化、绿化,改造提升为展新意、添活力、有文化、助学习的综合型村居巷道“清风巷”“阳光巷”,进一步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将廉洁清风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一是廉洁课堂在“檐下”。坝头村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拆除危旧房,完善基础设施,以“清风巷”“阳光巷”沿线的房屋、围墙、空闲地等为载体,通过艺术手法,将征集来的廉洁漫画、诗词和楹联等作品融入村庄改造建设中,打造了“清廉路”“清风物语”“过廉关”等系列生动、形象的廉洁文化景观,形成具有坝头特色的廉洁文化宣传阵地。让群众在自家屋檐下就能感受到廉洁清风,时刻提醒他们加强监督、维护好自身权益。
二是廉洁活动接“地气”。坝头村以“绿荫党校”“清风巷”“阳光巷”为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经常性开展廉洁文化活动,让倡廉、崇廉在全村蔚然成风。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书记带头讲廉洁党课;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讲好廉洁故事;评选“善行义举榜”“最美家庭榜”,挖掘身边的廉洁典型和先进事迹,弘扬廉孝文化;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以廉孝文化倡引文明新风。
三是廉洁意识驻“心头”。坝头村以“一站两网”为核心,“两条巷”为平台,潜移默化地让广大党员群众受到廉洁教育和警醒,将廉洁意识常驻心头,形成人人思廉、学廉、崇廉、行廉的乡村新风尚。通过“一站两网”,坝头村赋予普通党员群众更多话语权和监督权,群众主动参与村务和党员监督,党员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有效推进了坝头村的文明和谐发展。
近年来,坝头村以“一站两网”为核心,全力打造“清廉坝头”乡党建品牌,培育倡廉倡孝、务实肯干、勤劳致富的优秀乡风,形成了以“廉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坝头模式,先后荣获“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绿色村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梧州市廉洁工作站等荣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