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支书的治村经
时间:2022-03-02 17:59:19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见习记者 罗予若 字号:【

  碧云天,黄叶地,恰逢空山新雨后,袭来阵阵丹桂香。浅浅地吸上一口,浓浓的秋意便盈满了胸腔。平坦整洁的小道上,不时传来远处行人的欢声笑语,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后占村是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姚家乡的一个行政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这里的“金字招牌”。很难想象,三年前后占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后进村,几乎样样工作排倒数。后占村的蝶变,始自于2018年村支书王华的到来。

  王华是姚家乡百家村王家组人,早年在福建省莆田市做海鲜生意,后来返乡。2005年,他开始到百家村村委会任职,先后担任过报账员、治保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2018年,乡党委选派他跨村到后占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王华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后占村做了一个“全面体检”。20多天的时间里,他逐一拜访了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用他的话说就是“债务多,党性弱,群众散,班子软,工作难”。村里有些事涉及党员,工作更难做,以至于有些村民会说党员不如群众。这让他意识到,要根治后占村软弱涣散的“沉疴宿疾”,首先要从党员抓起,提高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让他们亮出身份带好头。

  为尽快增强党性,提升党员的素质,王华制定了“四问三亮”活动计划。党员需要问自己为什么入党?为党做了什么?示范带动了什么?对党忠诚吗?同时也组织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把身份和承诺亮到公开栏中,接受村民的监督,反思自己是否发挥了带头作用。

  “四问”座谈会上,老党员王水仔声泪俱下地讲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在场的同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王水仔是“红色家庭”的独苗,他的爷爷八兄弟及其子女们都参加了革命,除王水仔的父亲外都相继在战场上牺牲了。“祖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父辈那种为人民谋幸福、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不能让这种精神在我这辈终止,我要传承下去。”王水仔坚定地表示。

  除了“四问三亮”,结合实际问题讲党课、“谈红色家书”、面对入党誓词“照镜子”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也相继在后占村红火地展开。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入心入脑,党员意识提了起来,身份自然而然亮了出来。

  仅强化党员意识并不够,还需要党员带头开展乡村治理,带动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为了让党员群众真正动起来,王华建立了“两议一通过”“党员抱团治理”“红旗小阵地”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将党小组建在7个自然村上,以党小组为红旗阵地,党员联户包干。村组大小事项由党小组会议先议,理事会再议,最后村小组(自然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2015年,横峰县开展殡葬改革工作,要求每个村建立村级公墓。由于缺少公墓建设用地,直到2018年,后占村此项工作仍裹足不前。其实李家组有一块地适合建公墓,但当时有少数村民不同意、不理解,“全村人‘百年’之后凭啥都要葬在咱李家的山上?”党小组及相关机制建立后,李家党小组就此召开党小组会议,组织党员做群众工作,最终取得了村民的同意,彻底解决了公墓建设用地问题。

  公墓建好了,文明安葬成了关键。就此,村“两委”专门制定了公墓管理办法,规定墓园内严禁携带香纸、烟花、爆竹、花圈等物品祭祀,违者罚款1000元。但王华也很担忧,管理办法执行不了怎么办?当时前占组有位老人去世了,为了开好头,王华找到前占党小组68岁的老党员杨纲军来做联系户的思想工作。杨纲军带领几位党员讲村规民约、摆道理,终于做通了过世老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党的建设、党员引领就是乡村治理的根和魂。”王华说道,从反对殡改到全村支持,后占村建的公墓评上了省级示范。在党员的示范带头下,群众纷纷参与到村庄事务管理中来。

  王华告诉记者:“一时治理容易,长效治理困难。”以前村里的事都是少数人说了算,很多工程质量做得差,导致后来大家都各顾各的,对公益事业不上心。村里的事,还是要村民商量着办,才能把好事办好。

  村容村貌如何改善、道路怎么修……在协商议事室里,村民代表、联系该村的政协委员、村干部聚在一起,讨论着一桩桩大家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村民代表积极表达诉求,政协委员、村干部提出建议思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现在,后占村建立了“好商量”协商议事会,有了议事的平台,群众关心的事情得到了有效解决。

  油、盐、醋、面、米、洗衣粉……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后占村“道德积分银行”积分兑换点,不时有村民前来兑换这些生活必需品。2020年,后占村开始试点建设“道德积分银行”,通过积分换物、各项评比,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好事成习、好人成风。

  自“道德积分银行”运行以来,后占村共计270户农户参与积分,涌现好人好事近200件,村民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共计190次,评选出文明户18户、美丽家庭户36户、居家环境管护示范户42户,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从党员不敢亮身份到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从无人管事到人人议事,从被动管理到积分激励,从全乡闻名的落后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连续18个月在全乡人居环境评比中获得第一,后占村的蜕变,凸显了村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凸显了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