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3-01 07:40:5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采取整村农户承包地入社的形式,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深加工,拓展农产品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位于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成立于2008年10月。合作社依托南小王村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社,全体村民实现互助合作、收益共享,走出了一条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激活了农村发展新动力。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5名增加到525名,入社土地由508亩增加到4500亩,合作社年经营收入由120万元增加到3800万元,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一、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发展激活力

  南小王村共有常住人口105户,耕地508亩。2008年以前,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农业产出效益低,绝大多数村民放弃种地,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和外出打工。2008年9月,新的村“两委”班子组建后,打破传统发展桎梏,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吃政策、学经验”,带领村民组建土地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让原本“沉睡”的土地再度“活起来”。

  一是制定章程。按照支部探讨、村民代表座谈、全体村民宣传发动的程序,就土地合作社产生程序、法律依据、入社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成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监事长每届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在此基础上,形成《青州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章程》,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二是突出主体。合作社尊重群众意愿,耐心给村民进行利益分析、算账对比,引导农民积极入社。经过发动宣传,赢得了全体村民的支持,全村105户村民自愿签订了土地经营流转协议书,508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

  三是明确收益。合作社成员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每亩地经营权折算为1股,以现金出资的每5000元折算为1股 。为保障农民收益,合作社采取“保底收入+分红”的盈余分配方式,每股每年享受926市斤小麦的固定收益(按每年6月20日的小麦市场价格兑付现金)。合作社盈余每年年底提取10%公积金、5%公益金后,再根据出资额比例进行二次分红。

  二、三产融合增效益,土地作出大文章

  一是激活土地抓建设。合作社利用毗邻寿光市蔬菜交易市场的优势,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从事绿色、有机蔬菜生产。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又陆续流转周边8个村的4000亩土地。合作社对入社的4500余亩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建立了有机蔬菜种植区、特色养殖区、良种繁育区。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2010年6月,合作社以大棚产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2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10个,采取边建边贷的方式建成高标准大棚750个,其中合作社自主经营12个,其余面向本村及外村农民发包。每个大棚面积5亩,租金2.8万元/年。

  二是高效发展树品牌。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创建“南小王”农产品品牌,认证绿色蔬菜12类。2016年配套建设2个育苗一体化温室、1个有机肥发酵厂,带动周边2万亩土地实现水肥一体化种植。推进大棚蔬菜、大姜秸秆还田工程,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地力,解决土地板结、作物病虫害问题。合作社顺应“互联网+”趋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应用智能机器人APP,通过手机即可控温、控湿、控肥、控光,实现全程遥控农事操作,每个大棚可降低人工成本5万元/年。

  三是产业融合提质效。合作社不断拓展产业链,2018年6月,以土地入股青州天禄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共建配套蔬菜交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恒温库、加工车间,每天向北京、济南、杭州、西安等地发送蔬菜300吨。2019年3月合作社引进投资1.3亿元,建成2.6万平方米的中央大厨房,配套集加工车间、制冷车间和仓库车库于一体的无尘净化车间,每年可为市场提供半成品农产品11.5万吨。合作社不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建设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民俗博物馆、乡村餐饮、农家住宿等特色项目,项目一期投资2000万元,年经营收入达到8000万元。

  三、农民致富显红利,增强发展内生力

  在保障成员土地收益的基础上,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公益事业,扶贫济弱,不断增强成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成员参与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成员集体双丰收。土地入社后,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除了从合作社得到稳定收益,还可以通过在合作社就业或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2019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达3800余万元,每股分红从480元增加到32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年。村集体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1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00余万元,其中2019年村集体从合作社分红81.2万元。

  二是公益事业有保障。2017年,合作社出资建设28套老年公寓,每套公寓面积50平方米,并带有35平方米的小院,采用地源热泵供暖,生活用品配套齐全,老人只需带碗筷便可入住,村内年满65周岁的老人已全部入住。合作社还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健身器材等公用设施,整修了水电,为全村人缴纳水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三是产业扶贫见成效。合作社积极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兜底帮扶。目前,合作社共吸纳本村及周边村务工贫困户18户,常年救助孤寡老人7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21.3万元。

  (本文系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