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隶属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西咸一小时经济圈内,先后荣获国家AAAA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等称号。20世纪70年代以来,袁家村在先后两任村支书的带领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还原地道农村生活,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转变,探索形成了以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为主要特点的六大机制,实现了艰苦创业拔穷根、兴办企业奔小康、乡村旅游促振兴的跨越式发展。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0万元以上。
全民参与机制
袁家村将村民有序组织起来,以关中民俗为魂、传统生活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业产业为基,充分挖掘村民潜力、调动发展积极性,动员全体村民参与乡村旅游,自主经营老字号、农家乐等,实现村为景区、家为景点、村景一体。一是组织动员。村“两委”干部善于运用组织力量,开展群众工作,统一群众思想。正如村支书郭占武所说:“村里工作的核心是管,管的核心是沟通,只要你没有私心,工作就好开展了。哪些人可能会不同意,我大概都知道,事先会一个个去做思想工作,卖资历、卖面子,用人格担保,党支部监督等,都是很好的法子。”二是试水“演练”。村民一开始并不了解股份制,参股意愿较低。为打消疑虑、争取信任,2010—2011年,袁家村开展了一次股份合作“演练”:村干部带头先行,动员全村62户每户出资1.1万元入股经营酸奶、油、辣子等产品的8家作坊,一年后村民不仅拿回了本金,还享受到10%的收益分红,入股积极性大幅提升。三是政策带动。2007年,为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袁家村给愿意投资兴办农家乐的村民报销一半装修费,同时免费供应水泥;2007—2008年在康庄老街开作坊可免租金。“村里有很多好政策,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就愿意跟着干了”,村会计郑曼如是说。
产业运作机制
袁家村走出了一条“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321”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是立足农业。袁家村坚持从农业中来、到农业中去的发展理念,始终围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产业,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拉动农副产品加工,促进农业生产。二是组织有序。袁家村有着清晰的产业规划和经营逻辑,开设哪类作坊、经营何种小吃均提前设计,经营资格公平竞争,资质优、产品好者得之,经营者需按村内规定的专业分工、小而精理念发展。如郭占武所说:“一开始设计好卖什么,谁来卖,遇到几家同时报名的,就比赛,留味道最好的那一家。小吃街有100个商户,就要有100种小吃,这样能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三是闭环运营。袁家村的小吃街、作坊、城市体验店等均采用公司化方式管理,原料集中采购、统一供应,财务统一核算、闭环运行。郑曼介绍说:“村集体会派财务统一监管,调料、面粉等由村里供给,商户和村集体之间的交易都是签字,所有账务都是村里走流水。”四是严控质量。袁家村以“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为使命,构建了集采购、管理、监督、加工为一体的内部质量监管机制。优先使用作坊生产的面粉、油、醋等农副产品,专员全国采购,确保可追溯;村“两委”干部强力监管,村民实时监督,商户诚信经营、重誓承诺,加工制作全程开放。五是打造品牌。袁家村在村域内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以传统老建筑、老作坊、老物件等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发特色民俗体验,挖掘民俗工艺,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创新引入艺术长廊、咖啡酒吧等新业态。在省域内布局城市体验店,如2015年西安城市体验店开业,优选30家商户,将关中小吃和优质食材融入城市消费场景,村民入股的600万元投资,仅九个月就实现回本。在全国输出文化品牌,村集体成立策划运营公司,用袁家村品牌和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目前已建成山西忻州古城、青海河湟印象、河南同盟古镇、海南博鳌印象。
股权设置机制
袁家村的股权设置充分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理念,具有四个典型特点。一是股份制经历了“强制要求”到“个体自觉”的过程。为带动村民致富,村干部选择村内经营稳定、效益较好的经营者,动员其将店铺改为股份制,经营者自留20%~30%股份,全体村民平分剩余股份,村集体不占股。多数经营者无法接受,认为“凭什么将我辛苦挣来的钱分给别人”。村干部就开始做工作:“村里的资源和市场是有限的,你的生意现在是好,但如果所有人都来做这个生意,用不了多久你就做不下去了,我们承诺只要你改成股份制,村里就只有你一家做这个生意,别人都不跟你抢,这是让你更好地挣钱。”当一些经营者将店铺改成股份制,享受到独占市场资源的好处时,一些观望者也纷纷开始进行店铺的股份化。二是股份制不是为了筹钱,而是为了分钱。这是袁家村的创新做法。如郭占武所说:“不是什么项目都让村民入股的,我们都是先找到一个创意,然后吸引其他资本进行经营,发展好了再通过沟通让他们让利给老百姓。”访谈时,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反复说:“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得富。”袁家村通过股权设置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思路有其独特性,需要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市场支持。三是股权设置充分兼顾公平。2012年试行股份制时,袁家村的北组和南组有较为明显的分化,北组村民经济基础好、积极性高,南组村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经济基础较差。据村会计介绍,酸奶合作社入股时,报名人数比较多,为平衡南北组发展差距,北组村民若报名入股5万,村里只批5000元;南组村民报名入股不设限,7万~8万都批。通过“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做法缩小了村内贫富差距。四是股权设置鼓励交叉持股。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等互相持股,交叉持有460家商铺股份,村民可自主选择入股店铺。据介绍,村民人均纯收入中入股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占40.1%。
经营管理机制
袁家村坚持以企业管理方式治理村庄,以创新经营方式激发内在活力,提高经营效益。一是“放水养鱼”。为吸引经营者入驻,袁家村在乡村旅游起步期,对所有经营户免收租金,承诺经营者在收回成本前不收取任何费用,成本收回后提取收益的20%为管理费。郭占武说:“我们一开始做的是人气,先把有想法的、有能力的人给引过来,土地和基础设施本来就是村里的,没什么成本”。二是人才“引进来”。袁家村经营项目的股份设置遵循“六四”规定,即本村村民入股占60%,外来经营者、务工者等入股占40%。这一规定对外来人口是极大的激励。同时,袁家村面向全球招募“实习村长”。据村干部介绍,2018年至今共有6位“实习村长”,都是有先进发展理念、致力于乡村发展的年轻人主动来学习经验,食宿自付,可参与村庄管理、献言献策,一般学习1~2个月,有的超过半年。“这些实习村长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理念,让我们在村里就可以接触到最优秀的人才,效果非常好。”村会计郑曼满脸笑容地介绍。三是留住人才。通过集体建设住房和相关设施,为在村内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中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服务。如一位村干部所说:“要让人真正留下来,让产生的效益服务村内经济,让增值留在村内。”同时,村民都在经营农家乐或民宿,村里年轻人基本都选择回乡就业。如返乡经营农家乐的王某自豪地说:“我入股了小吃街20万元、作坊15万元、城市体验店15万元,仅体验店这一项,每月分红就有九千元左右,这个月有1.1万元。我们啥也不用做就有钱,能不高兴吗?”四是人才“走出去”。袁家村开办农民夜校为村民和商户教授英语,在景区实现中英双语标识,还安排300多名村民去日本、泰国学习服务意识和精细化管理。同时,坚持质量至上,督促商户提高产品品质。一位村干部介绍说:“有些手艺不怎么好,我们一直要求去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学习,一定要把好的手艺学回来。现在,都能做好了。”
收益分配机制
袁家村形成了股权清晰、分配明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收益再分配机制。一是体现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理念。袁家村通过“以长补短”“以强扶弱”“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调整利益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以小吃街上的粉汤羊血收益分配为例,经营者收益占35%,股东分红占20%,村集体管理费占20%,剩下的25%用来调节经营户间收入差距。村集体每年会根据店面的平均收益制定收益调节方案。如扁豆面店的年收益只有2万元,但店主工作认真,村集体会补贴8万元。收益调节方案没有明确的底线和上限,村集体会综合考虑店面产品的性质、经营者的工作表现、家庭情况等制定不同的分配方案。25%的收益调节比例中,20%用于一次性调节收益较低的经营户,剩下的5%由村“两委”干部实际走访经营户,了解真实需求后再进行调剂。二是向家庭经营倾斜。以小吃街的收益分配为例,在制定收益调节方案时,村集体会将收益补贴向家庭经营倾斜,如凉皮店的年收益是8万元,为一个人经营,村集体一般不会予以补贴,但在同样的年收益下,若是夫妻两人共同经营,村集体会适当予以补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鼓励夫妻经营,鼓励经营户将家安在袁家村,保证小吃街经营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一位村干部解释到。三是兼顾“新村民”的利益。袁家村的所有股份制项目对本村人和外来经营者、打工者都是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政策享受到相应的入股分红。“无论是做生意的,还是务工的,我们都希望他们能留在村里,在村里生活。袁家村的发展不仅要靠本村人,还要靠这些新村民,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发展中,分享袁家村的发展红利。”村支书郭占武如是道。
乡村治理机制
袁家村针对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创新乡村治理理念和模式,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一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袁家村以自治为基础,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治;设立明理堂,请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处理村内各种矛盾,组织村民教育。每个店铺张贴食品安全保证承诺书,用信誉担保;成立小吃街协会、农家乐协会等,让所有经营者都成为志愿者,义务监督,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内部监督体系。一位协会会员介绍到:“我们的小吃街协会在2009年的时候就有了,只是现在起了一个规范化的名字,没有经营实体,大家都是义务检查卫生。”二是以道德为约束,构建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袁家村以德治为引领,将培育和塑造诚信文化、民俗文化、书斋文化、乡贤文化等文明乡风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以道德引导行为、约束行为。通过会议、宣传栏、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为依托,打造文化活动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开设“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专栏、农民学校,举办旅游礼仪讲座、五好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凝聚健康发展正能量,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村干部教育引导群众,大幅提升全体村民精神文明素养。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