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多次明确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并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新时期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实现共同富裕,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关键的群体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向产权关系明晰、成员边界清晰、治理机制合理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
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产生符合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求,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符合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对农业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遵循了生产力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代表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适应和调整。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第二,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转变,集体资产权能清晰,资产权益能够合法流转,农民的财产权益得到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第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还包括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联合。农民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质上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再合作”,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区别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涉及商品生产,都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具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经济决策遵循市场导向等特征,其市场竞争能力也不断提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能够更为灵活地通过市场化手段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效率、创造更多财富,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动力。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形成了大量扶贫资产。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大部分存量资产将由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护,继续发挥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作用。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共性”为集体成员筑牢了社会保障网,从而能够有效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性”又保证其能够通过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吸纳优秀人才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为集体成员增收拓展来源,促进集体成员增收致富。同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农村集体可以把分散的农户通过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带动农户发展,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结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此外,依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台,更有利于帮助小农户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提升农户在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参与度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即将完成,这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必须把握机遇、不断创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一)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入发展新阶段,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发展路径,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一是鼓励村村“抱团”发展。支持由县或乡镇统筹,集中财政扶持资金和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通过异地联建或联购物业资产等方式实现联合发展。鼓励支持综合实力强的集体经济组织抱团联合,并带动综合实力较弱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联合体,集中资源资产,发挥集聚效应,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深化村企合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产、资源、生态和文化等要素,结合企业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等优势,共同开展规模种养、乡村工业、产销合作、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综合开发等多类型的村企合作,将收益最大程度留在农村,惠及农民。三是探索村社融合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可探索成立公司,推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共同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生产类、服务类、资源类合作社,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导土地有序规模流转、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整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集中土地,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实现集体增收。
(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治理能力。一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会”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选举程序,切实发挥“三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形成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管理运行机制。二是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在主体确立、渠道拓宽、管理提升、分配合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让集体成员充分参与集体经济经营决策,着力构建合理、公平、高效的体制机制。三是有序推进农村“政经分开”改革。按照“行政事务归村民委员会,经济职能留在集体经济组织”的原则,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职能关系。但也要注意,全国各地农村基础条件不同,要综合考虑各地城镇化水平、财政收入、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村社情民意,权衡改革成本与收益,分类有序推开。
(三)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不断优化经济治理体系,形成既能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一是选优配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也可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聘任有经营能力的村民、本地民营企业家、市场化人才等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包括致富带头人以及财务、信息化、审计等管理人员,及早关注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后继无人”的问题。三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转型。维护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地位,加快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探索集体资源资产的资本运营方式,增强保值增值能力。四是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系统、审计系统、监测系统、监督系统的信息化、标准化。五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撑作用。在农村非经营性领域和公共服务、公益性服务领域,要探索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提高非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民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四)落实农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支持。一是落实留用地政策。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留用地具体政策,要求市县政府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按照一定比例核定安置用地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统筹用好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引导金融保险、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共同用于农业农村发展项目建设,形成财政引导、金融支持、集体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三是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税费减免政策。对村集体经营或参股的产业项目在税收上给予减免或返还,对村集体物业经营收入的税收实行减免或奖补,将集体经济组织公益性支出作为税费减免的依据。四是增强金融信贷支持。把金融信贷资金更多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继续推动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拓宽村集体融资渠道。五是强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突出乡村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村集体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持续开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发展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休闲观光、农村电商、三产融合等产业项目,不断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五)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发挥农村集体经济比较优势,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是正确选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要处理好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有策略性地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比较优势,把集体经济组织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其成为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二是施行差别化的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在体现村域差别发展、有效整合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村庄类型为单位,因地制宜地设计适用于特定村庄类型的政府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财政帮扶长效机制。三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载体功能。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建设村域综合性服务平台,汇集区域性、公共性、公益性服务功能,形成平台经济效应,努力使其成为农民开展综合合作的组织载体、优质要素下乡和产业链下移的承接载体,以及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