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毛德智 高小军 周向阳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迅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立即投身疫情防控,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打响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有效阻止了疫情在农村地区蔓延扩散,检验了乡村治理的成效。但疫情防控中也出现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依然存在短板。认真总结这次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深刻反思存在的问题,研究补齐短板的措施建议,有利于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农村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做法

  疫情发生后,广大农村地区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迅速从日常治理转化为应急治理,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防疫方式,提高群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村“两委”第一时间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据“腾讯为村”平台9057个村的调查显示,除极少数因身体原因外,99.85%的村把“两委”干部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力量,95.03%的村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作用。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全面参与研究制定方案、信息宣传、摸底排查、重点筛查等工作。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冲锋在前,遵守防控规定,示范带动群众不串门聚餐、注重卫生,发挥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二)发动群众创建群防群控局面。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农村地区的工青妇组织发挥群众团体优势,密切联系群众,配合开展疫情宣传教育,充实防控力量。村医配合村“两委”开展人员排查、宣传防护知识,做好隔离人员的体温监测。农村新乡贤积极开展捐款捐物,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村医、退伍军人以及热心公益的村民等人员积极参与到农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农民群众主动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做好自身防护。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为春耕备耕提供作业技术指导和机具。

  (三)广泛开展防控宣传教育。各地农村用群众语言,以快板、地方戏曲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村在主要场所张贴横幅、海报,发放疫情防控倡议书、宣传彩页等材料入户,派干部、村医、网格员宣传讲解。很多地方村支书和宣传员运用中国电信“村村享”平台上的乡村“大喇叭”一键喊话功能,实现即时喊话,加大宣传频次和覆盖率。

  (四)严格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各地切实落实防控责任,细化量化防控工作任务,分级分类对村庄进行管理,重点加强对有疫情村庄的管控,在村口、路口等主要交通节点设立检查点,严控外来车辆和人员。运用网格化管理方案,对返乡人员及时开展地毯式排查,对重点人群实施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定期连续监测体温等措施。建立出入证管理制度,加强外来人员出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群众聚集,加强口罩废弃物等管理。

  (五)及时破解疫情防控中的生产生活难题。疫情发生初期,部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各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开展代购便民服务,加强村内生活物资供给保障,及时整治抬高物价问题,保证了农村生活正常运转。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代耕代种、赊销农资等服务力度,最大程度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投入信息设备和软件协助防控。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出入管理、医疗与心理援助、复工管理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问卷调查显示,“村民微信群”宣传比例最高,占样本总数的84.35%。中国电信“村村享”平台覆盖全国123个县、3180个村,安装3600多套“村村享”大喇叭。利用“腾讯为村”平台覆盖全国15000多个村庄的优势,联合微医集团,上线了24小时免费在线问诊服务,成为农村医疗需求的有效补充。

  (七)营造农村良好防控氛围。广大农村地区党员和志愿者耐心细致开展群众工作,体现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传递了正能量。疫情发生初期,少数村民不重视,在党员干部宣传劝导下,村民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响应政策宣传。社会各界情系农村地区,关爱农民,为农村提供消毒和防护物资支援,不少村民主动为疫情阻击战捐款捐物,送上爱心,充分体现了农村地区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广为弘扬。

  二、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的乡村治理短板和问题

  此次疫情集中显露出农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短板,也凸显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问题及不足。

  (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公共管理的基本设备不齐全。疫情发生后,农村地区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等必要的防护用品短缺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农村基层医务、防疫队伍弱,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少,医疗诊治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条件不足,公共服务管理能力难以满足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需求。

  (二)农村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滞后。农村地区在流行病、自然灾害防范等方面普遍缺乏监测预警体系,缺乏成熟的应对方案和流程支撑。防灾减灾能力弱,农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意识和能力都不足。应急处置管理和民生保障能力不强,有的疫情严重地区,各环节工作衔接不顺畅,甚至出现了个别家庭主要成员隔离期间老人和儿童无人照料、生活没有保障等问题。

  (三)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还不强。疫情发生后,应急任务激增,很多地方农村防疫工作基本依靠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部分地区人员短缺问题突出,农村基层的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农村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功能较弱,联络纽带作用有待提高。一些地方组织动员农村青壮年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够,农村志愿者主要局限于老村干部、老党员和老村医。

  (四)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法治意识较弱。有的地方不重视方式方法,简单地采取封村封路措施,破坏交通道路。有的基层干部执行防疫任务时与农民群众沟通简单粗暴,甚至出现了“打砸”等涉嫌违法的行为。有的村医私自接诊发热病人,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个别返乡人员隐瞒旅行史、接触史,导致多人被隔离观察,最终被追究法律责任。

  (五)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返乡人员不隔离,亲人不死扒层皮”“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类似这种标语,虽然对农民群众起到一定的警示教育功能,看起来很“硬核”,但语言过激,也反映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相比之下,引导、规劝性标语更加符合乡村社会进步趋势。

  (六)信息化治理手段运用有待强化。很多农村地区人员排查、信息上报仍然以手工填表为主,工作量大,信息滞后且无法动态调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出入村管理的配套监控设备和监控系统运用少,不能有效降低人员工作负荷。

  三、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做法经验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启迪,反映出的短板和不足也值得关注。下一步,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治理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补齐乡村治理能力短板。

  (一)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县、乡两级党委对乡村治理的领导,扎实推进民生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增强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年轻优秀村民入党,优化党员机构,储备后备力量。增强党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探索“党建+”工作方式,引导党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群众中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密切党员与群众联系,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践行初心使命,服务农村安定大局。

  (二)激发群众治理主体活力。乡村治理是一项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系统工程,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促进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治理主体。搭建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创新“村民说事”“妇女议事”等协商议事的形式和活动,强化自治能力建设。有序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群团优势和作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倡导农民群众强化主人翁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园、热爱生活,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总结推广治理重心下沉的经验做法,加强干部下沉农村基层的力度,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服务、专项治理活动。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选派制度,坚持驻村第一书记向乡村治理薄弱村倾斜,加速补齐治理短板。构建下沉力量接受乡镇和村党支部双重领导的制度,实现政策要求与基层需求的紧密结合,创新推动完成治理任务。

  (四)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全面实施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让各项治理举措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用。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探索便捷服务方式,开展农村在线法律咨询服务,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法律服务。建立应急特殊时期定向开展法治宣传的响应机制,保证应急状态下法律咨询和宣传不间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中心、服务站、工作点对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加快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五)改善应急和公共服务治理效能。加大对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总量与比例,引导企业和各类社会团体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强化乡镇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建立覆盖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硬件和软件系统,定期排查基层应急管理的漏洞和隐患。制定农村应急指挥调度演练专项方案,定期开展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演练。创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推广“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做法。

  (六)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模式。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乡村信息化治理系统、模块和应用,引导乡村智慧治理建设。加大农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投入,弥补农村发展数字化治理的基础建设不足。普及乡村治理信息化设备,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县域乡村云治理工程,结合农村党建、村务、财务等村级事务,推动电子政务向乡村基层延伸,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为农民群众服务方式。以农村基层干部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培训,提升乡村干部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