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浙江探索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冯丹萌 字号:【

  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较好,但存在一定数量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浙江省立足于薄弱村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帮扶举措,探索出多种形式的抱团帮扶薄弱村发展模式。经过三年努力探索,2019年底,浙江省20477个行政村、6920个省定薄弱村均达到“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标准,总结出一套实践性足、操作性强、创新度高的薄弱村帮扶发展之路。

  推动“村企联合”抱团发展

  “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区位优势不明显、自然资源开发有限、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的村。这些村往往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缺乏启动资金、外在平台等支撑,农业产业链不健全、不完善。企业借助自身资源与市场联结优势,提供资金、项目、渠道、平台等支撑,使薄弱村集体经济效益得以体现。具体来讲,一种是对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支撑,采取经营技能培训、生产技术输送、合同定购、下乡采购等方式,缓解薄弱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之忧。在此基础上,企业为薄弱村提供农产品销售摊位,通过装修转租或作为村集体农产品销售点等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种是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利用开发,推进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生态休闲等融合产业的发展,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多元经济发展潜力。

  “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打破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瓶颈,拓宽了渠道,增强了动力,提升了效率。如浙江省天台县采用村企联合发展模式,通过引导外商投资项目与区块特色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蔬菜、水果、笋竹等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薄弱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在外乡贤、结对企业积极参与家乡光彩事业建设,帮助村集体发展。2018年浙江省共有3712家企业结对3739个薄弱村,落实帮扶项目3199个,实际到位资金11.51亿元。

  推动“部门包村”帮扶发展

  “部门包村”帮扶发展模式主要针对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弱、集体资产薄弱、利用率较低的村。这些村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制约,村集体发展带头人力量薄弱,中小企业数量有限,集体资产盘活路子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市场衔接不顺畅、不充分。

  针对这种情况,浙江省找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短板,探索制定“部门+集体经济后进村”的工作机制,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帮扶,为提升薄弱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注入保障。一是强化保障机制。建立部门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接机制,促进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序、规范推进;通过组成督查小组,对帮扶成效进行定期督查指导,有效保障了部门帮扶的质量。建立干部联户帮扶、领导挂钩指导等机制,使部门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紧密结合。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自身优势,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集体经济薄弱村多方面支撑。充分发挥部门的协调作用,在农业发展项目、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才引进等方面,联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入“活水”。三是部门联动,凝聚成效。各部门从基础设施、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人才队伍、组织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配合互补作用,合力制定综合性支持政策,推动资金、产业、人才等资源向薄弱村、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经济专业村倾斜。

  部门与薄弱村的对口抱团发展,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和管理能力,也拉近了党群之间的关系。如长兴县通过组织开展“干部联企帮发展、部门联村帮振兴、党员联户帮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帮”活动,帮助村(居)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截至2019年底,长兴县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345亿元、经营性收入3.4034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和总收入低于100万元的欠发达村任务。

  推动“村村联合”抱团发展

  “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主要针对一定区域内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尤其对于一些村级内部的不平衡问题适用性较高。通过村村联合可以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支撑、资源共享、信息传导和人才吸收等方面能力,让强村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在弱村“无缝对接”。一是“强村+弱村”联合发展。通过带动一到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参与强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获得保底分红,保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增收。二是“村+村+企业”多方抱团发展。通过整合多村资源,依靠企业带动,按照一定比例入股形成“村+村+企业”多方抱团联结,解决薄弱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长效发展难点。

  通过村与村的内在联结,不仅节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本投入,提升了村集体发展的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增强了农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精气神。如浙江省瑞安陶山镇联合68个薄弱村,通过整合资源,与镇所属的开发公司成立新公司,双方以同等比例入股发展特色产业,为薄弱村带来经济收益。截至2019年9月底,陶山镇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570.32万元,经营性收入3211.0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3.84%、35.73%。

  推动跨县域“飞地”抱团发展

  跨县域“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主要针对村集体经济实力弱、依靠临近区域带动效果不显著的村。这些村往往具有一定的土地和产业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可以形成互补互利的长效机制。

  2018年,浙江省印发《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跨市、县、乡、村“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带领薄弱村闯出了一条融合发展、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一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结合两地的资源特性,建立集人、财、物全要素供给的扶持体系,在规划引领、项目立项、资金保障、土地供给、干部选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联合和共同发展。一般来说薄弱村地区提供土地指标、资金投资以及劳动力等资源,发达地区提供平台、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条件,既满足发达地区土地指标欠缺问题,又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精准对接,多维共进。在对接模式上,加强区域间市、县、镇的层层对口结对,结合两地资源条件,进行部门间、村企间的精准对接,通过合作项目在产业、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交流合作关系,让抱团既能“飞”过区域,又能“落”到基层。三是长效帮扶,人才共享。浙江省在区域间农村集体“硬件”帮扶基础上,通过派遣干部前往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挂职、学习交流,培养一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增强发展“软实力”,同时也最大程度调动了两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浙江省2018年建立首个跨县域“飞地”报团项目——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通过深入分析青田土地指标充裕和平湖产业配套成熟的优势,创建建立“三供三保”合作模式,即青田“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的合作模式。平湖以“飞地”产业园投资总额的10%支付给青田作为固定收益,为青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家庭增收拓宽了渠道。截至目前,青田县265个薄弱村自主集资、1万多户低收入家庭广泛筹资到平湖建设“飞地”产业园,参与投资的经济薄弱村每年村均增收可达6万元以上,低收入家庭每年户均增收1000-2000元。2019年,该项目已为青田经济薄弱村带来500万元收益,全面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600万元。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