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建设秀美乡村与加强宅基地管理同步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江西省丰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工作要求,探索“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有效推进了秀美乡村建设,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

  一、主要做法

  多方联动,提供组织保障。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引发农村诸多矛盾纠纷的“导火索”。丰城市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总牵头。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上全力支持,为工作推动提供保障。二是乡镇统筹齐推进。乡级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协助村庄进行宅基地管理工作,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驻村工作队,主要在宣传发动、可行方案、后期安置、推进保障上下功夫。三是基层党组织显作用。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作用,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服务能力,帮助村庄积极开展工作。四是村民自治细操作。按照“民事、民办、民议”的原则,各村成立民情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群众自主推选公认度高、公信力好、公益心强的村民组成,负责宅基地分配、村庄规划、监督管理等各项群众关注的事务管理。

  政策支撑,增强干事信心。为增强各级干部和村民干事的信心,对开展宅基地管理的村庄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一是涉农政策扶持优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哪里推进项目资金就跟到那里。同时,积极鼓励市直单位大力支持村庄工作建设,在项目倾斜、强化指导的基础上,注重帮助解决资金难题。二是秀美乡村定点优先。把新农村秀美乡村建设与宅基地管理捆绑,把宅基地管理作为新农村秀美乡村建设的前提。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破新农村定额补助的标准,2017年村庄基础设施总投资按照市财政奖补80%、农村自筹20%(含投工投劳)的比例进行统筹,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如尚庄街道伏坪岗村,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已拆除正附房173幢,退出宅基地面积6356㎡。现全村村民都能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并对村内建筑物进行了立面改造,还增设了篮球场、休闲广场、污水处理站等,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三是项目招商选点优先。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等项目选点上优先支持,增加村庄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董家镇兰塘村席家组,作为“丰城市全面小康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示范村庄之一,坚持推行宅基地管理,共拆除房屋59幢,拆除面积2900㎡,同时结合村庄绿荫环绕和温泉特色,已争取到企业注资打造温泉度假村项目。

  观念转化,凝聚群众力量。在加强宅基地管理工作过程中,极力打破陈旧观念,转化群众“老思想”。一是学习交流,实地感受。组织乡镇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理事会成员、群众代表先后赴横峰、余江、万载等地学习交流,亲身体会其他地方农村通过宅基地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风貌。二是挖掘典型,言传身教。市、乡两级均组建有农民讲师团,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亲身的感受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宅基地管理和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成果。三是定案立规,群众认可。各乡镇、村都依据村庄现有人口、住房情况等,在村庄规划、分户认定、标准面积、有偿使用标准、资金收益使用、村庄后续建房需求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民情理事会也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符合上级要求、得到群众认可的情况下制定村规民约。

  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工作。农村宅基地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域广泛,情况错综复杂,需把工作做微做细,确保稳妥有序。一是“三个带头”,增加群众认知感。注重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带头、知名人士带头,一把尺子量到底。如小港镇沙埂村原党支部书记周浩然第一个签字拆除自家200多平方米的老宅,得到村民支持。二是改善村貌,增加群众获得感。如拖船镇塘圩村圭湖组,把宅基地管理与杂草清除、修通村内道路、完善排水系统、整治池塘沟渠等紧密结合,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使得群众感受到村庄变化,主动申请拆除自己多占房屋。三是模式自主,增加群众认同感。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由各村自主选择适合的管理方式。

  二、实现效果

  盘活了闲置土地,有效保护了耕地。实行“一户一宅”,土地有序退出、有偿使用,最明显、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极大保护了土地资源,盘活了闲置土地。尤其是对一些闲置废弃的厕所、禽畜舍、老队屋及无合法权属来源的建筑物,实行无偿退出,然后将闲置土地纳入总体规划,大量闲置宅基地得到释放。仅小港镇沙梗村就在老村拆除旧房400多栋、附属房近200栋,腾出宅基地6万多平方米,完全可满足全村今后20年农户建房的刚性需求,确保建房不再占用一寸耕地。

  彰显了生态宜居,推进了新村建设。“空心村”多为“旧、破、乱”的砖木老房,随着这些旧房的拆除,一是彻底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再也不用为火灾和倒塌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提心吊胆。二是让一大批破旧的危房、栏舍纷纷“退位”,腾出来的宅基地重新科学规划,有力地改观了村容村貌。三是结合秀美乡村建设,“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沟、改塘、改环境,电网建设、广电网络建设、电信网络建设)积极跟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让农户实现了“住一幢舒适房,走一条平坦路,喝一口干净水,有一道靓丽房”。

  体现了公平正义,促进了乡风文明。实行“一户一宅”,统一规划、统一层高、统一面积、统一朝向,收缴费用、竞价择位、规划建设等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一是广大农户心平气顺。邻里和睦,再也不因为面积大小、房屋高矮、通风采光等问题产生矛盾,发生纠纷。二是文明建房蔚然成风。在择地建房过程中,农民严格按照村里的规划和要求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建房攀比风。洛市镇上堆村有两户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原本准备投资百万建房,后来按村里标准,建房款不到30万元。三是增强了法制和卫生意识。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私下交易宅基地、非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的多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少了,村容村貌根本改观,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加强了村民自治,推动了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基层民主自治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章可循。民情理事会全程参与宣传教育动员、拆迁规划择地等工作,这种“让群众去做群众工作”的办法,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观念和主人翁意识。小港镇沙埂村是个有6000多人口的典型大村庄,由40名村民组成四个理事会,不但在“一户一宅”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集体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充当了民事调解、帮困扶贫、红白喜事操办等多方面管理的编外“村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沙埂村的新村建设、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精准扶贫等均列小港镇乃至全市前茅。

  (供稿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