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大力实施合作社整县提质工程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启动了新一轮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着重围绕发展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促进联合与合作、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等三方面12项任务开展试点。从即日起,我们将对试点县在促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方面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经验进行系列报道,定期推送,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甘肃环县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2020年,环县因社施策,着力打造“五个一批”合作社,大力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提质增效。

  一是高标提升打造一批“示范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严格对标国家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研究制定“环县标准”,指导合作社对标生产。选择引进最“服水土”的杂粮品种,依托庆环肉羊制种基地杂交培育适宜本土的多胎多肉“环县良种”,推广普及人工授精技术,五年内实现肉羊良种基因全覆盖,全县肉羊生产率、出肉率普遍提升20%以上。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兰州牧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探索调优饲料比例,均衡营养搭配,完善推广“环县配方”,提高料肉转化率。加快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开发“环县草畜产业大数据”系统,对合作社母羊繁殖率、羔羊成活率、料肉转化率等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因情开出整改提升“良方”,实现动物疫病快速诊治、饲料配比定期调整等智慧化管理。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对标创建市级示范社251家、省级示范社125家、国家级示范社25家,实现村村都有示范社,一村一个市级示范社、两村一个省级示范社、十村一个国家级示范社。

  二是合弱联强打造一批“联合社”。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支持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种草,与养殖合作社签订协议“一对一”供草,种养联合实现草畜一体;全县所有合作社与产业关联的龙头企业签订合作订单,企业向合作社统一供种、保护价收购,合作社引导社员按照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经营,订单交售保供给,社企联合实现产销一体;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肉羊绿色集成示范项目”团队合作,加快推进腹腔镜人工授精、胚胎制备与移植、精准营养饲喂、快速育肥、良种牧草选育等核心技术在合作社的推广应用,社科联合实现产研一体;按照“能合则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的原则,就近联合、行业联合,全县组建20个以上联合社,实现市场信息共享、优势资源共享,在众诚湖羊联合社专业发展湖羊扩繁育肥屠宰的基础上,组建环县戴维德肉羊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发展杂交良种羔羊商品化生产,弥补单社发展的不足和短板,强强联合实现发展一体。

  三是四级联动打造一批“带贫社”。充分发挥联合社、合作社产业集群效应,加大政策配套支持,以带贫合作社为依托,乡村社户四级联动,以点扩面、点面互促,打造7个养羊专业乡、26个养羊专业村,带动发展1万户养羊专业户。推行“1帮1带100”的技术帮带机制,形成1个示范社帮带提升1个一般合作社、引领100户周边群众共同发展的“聚变效应”。在持续完善政策支撑、健全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轻资产”内涵,政府统一提供基础、流动资金、技术指导、防疫服务等,鼓励致富能人租赁经营已建成的合作社,实现“最低成本”创业。124个千只湖羊标准化示范社全面推行“两下两上”(权力下放、责任下沉,数据上传、待遇上提)管理经营模式,将经营管理权承包下放到合作社就业大学生,实行“绩效+提成”报酬(完成生产目标给予绩效奖励,超过既定目标进行提成分红,提成部分由承包人员自行分配),推动大学生由打工者变为创业者,同时引导合作社优先从本社贫困社员家庭中聘用务工人员,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就近就地带动社员就业脱贫,将合作社真正打造成能人的“创业社”、群众的“就业社”。

  四是绿色发展打造一批“品牌社”。加大种草养羊、屠宰加工、品牌培育等各个环节全过程管控,促进合作社以品牌立足、以品质增效。循环互促种好草,支持养殖企业建办生物肥厂,引导养殖合作社设置专门粪污堆放区,通过生产有机肥或直接堆晒发酵腐熟粪污进行还田作业,促进化肥减量化、草品有机化,实现种草养羊两促进、节本增效两不误、品质效益双提升。绿色标准喂好羊,推广绿色饲喂模式,引导合作社用有机苜蓿、燕麦草等干草和零添加、零激素、零药物的“三零饲料”喂出“有机羊”,中草药泡矿泉水饮出“药膳羊”,全面采用漏粪地板和机械清粪系统养出“卫生羊”,挂牌“无规定疫病区”生产“健康羊”,逐步实现环县肉羊全国免检。规范流程产好肉,全面推行官方派驻监查制度,常年派驻2名以上官方兽医、检疫人员,做好中盛等屠宰加工企业生产检疫和过程监督,用严格管控确保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创好品,将全县合作社逐步纳入质量安全溯源视频监测体系,实现全程可视、质量可控、源头可溯,依靠品牌拓宽市场、提升效价。

  五是综合保障打造一批“致富社”。通过推广“村社合一”,加强“五类人员”(包抓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养羊大学生、产业指导员、合作社辅导员)培训,提供信用无担保贷款,落实疫病防治、保险兜底等“一揽子”保障措施,促进党建、人才、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动合作社兴旺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甘肃省环县农业农村局、环县产业扶贫包抓工作队供稿)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