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炭码头到绿色康养带 ——河北省怀安县叶家辛窑村的绿色脱贫之路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胡 钰 陈 洁 字号:【

  叶家辛窑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怀安县左卫镇西南部,该村虽然处于环京津地带,经济发展却不具有优势,反而由于超大城市的马太效应,不断地向北京、天津输送人才资源,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灯下黑”地带。近年来,该村在“绿水青山”资源禀赋稀缺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强化绿色产业,并且以点带线,带动全镇绿色转型,实现了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为了生态康养样板村。全村目前仅剩3户由于特殊情况还未脱贫。

  基本村情

  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叶家辛窑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以栗褐土为主,养分贫瘠。全村农用地面积3200亩,其中耕地1454亩,林地1746亩,以种植传统大田玉米、谷黍为主。“十年九旱”是叶家辛窑村的气候特点,风多雨少,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在脱贫攻坚之前,村里的农业生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状态,一个村民一年的田地收入仅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村民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等成为制约叶家辛窑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煤炭产能严重落后。叶家辛窑村所在的左卫镇紧挨207国道,作为内蒙古、山西这两个煤炭大省联通的必经之路,左卫镇逐渐发展形成了煤炭物流和洗煤产业,2012年全镇煤炭物流企业达到186家,大型水洗煤场达3家,成为了207国道上的炭码头。洗煤厂对于周边环境污染影响非常大,煤泥乱流、煤烟直排的现象常有发生,周围村民不断投诉,却屡禁不止,不仅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也对保障京津冀地区空气环境质量造成了威胁。

  具有一定文旅资源。左卫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镇内依然保留着明代古城墙、九王城遗址等文物古建。在左卫镇还有一种特殊的民间建筑——碹窑,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古语所言“南方垒木为巢,北方抟土而居”的典型民间建筑代表,从叶家辛窑村的名字即可看出其悠久的窑居历史。

  环保压力空前。从地理区位来看,叶家辛窑村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之间的农牧交错带,面临着沙漠化、盐渍化、草地退化等生态问题;从行政区位来看,叶家辛窑村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京津冀都市圈,担负着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生态定位。尤其是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整个张家口地区生态环境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伴随着国家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京津冀环境协同治理等重要政策的实施,以及不断加强的环保督查与处罚力度,叶家辛窑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而这些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决定着叶家辛窑村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脱贫举措

  铁腕治污,打好绿色转型基底。至2018年底,全镇强制关停高危化工生产企业2家;强制关停取缔镇域内煤炭企业180家。不仅要关,还要关得彻底,在调研中了解到,2019年环保部门加大对“散乱污”企业整治,对反弹的10余家煤炭经营企业进行了进一步清理,联合环境监察队对检查中发现的2家小作坊进行取缔,充分显示了铁腕治污的决心与力度。同时,依托21世纪首都水资源治理及风沙源治理为中心的生态涵养工程,叶家辛窑村开展了荒山造林行动,涉及面积达到5315亩。工程实施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优先吸纳了村里20名贫困人口参与到造林建设中来,每人获得了1万元左右的收入报酬。目前造林工程已经完成,继续聘用村里14名贫困人口作为护林员,每人年薪3400元。通过造林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打好了绿色转型的基底色,还有效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添绿增收两不误。

  种养结合,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叶家辛窑村距离张家口市区仅30多公里,为了解决村民种植传统大田玉米收入低的问题,充分发挥邻市近郊优势,叶家辛窑村确立了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新路子。在村支书赵建根的带动下,小山村建起了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建设温室大棚,发展大棚种植产业。从最开始的设施蔬菜到火龙果、菊花、玫瑰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业产值不断攀升。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对于养分肥料的需求量非常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并且保持土壤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叶家辛窑村以地定养,引进肉鸡养殖,实现种养结合,目前养殖规模已达到存栏2.5万羽。村主任介绍说,将腐熟的鸡粪还田施用于设施农地,不仅能提高作物的品质,还能缓解过量化肥投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现象,此外饲养的肉鸡还能带来额外的收入,实在是好处多多。目前村里的鸡粪已经供不应求,他们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充分发挥种养结合下的优质农产品价值。

  全面铺开,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叶家辛窑村集中力量、集中整治,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目前全村已完成所有农户家的厕所改造,其中139户实现水冲厕所,其余84户完成了旱厕改造,全村用上了干净卫生、无味环保的厕所。村里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其中每年污水管网维护费、电费约2万元,垃圾清运费5000元,费用由村集体支付。调研中看到,在人居环境整治多重力度下,叶家辛窑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点到线,带动沿线绿色康养产业。所谓独行者快、众行者远,叶家辛窑村合作社从最初入股27户增加到现在的179户,发展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目前叶家辛窑村已具备集鲜果采摘、菊花观光、菊花茶加工品茗,山地观光健身、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乡村康养旅游基础。然而众行者远不止于此,随着全镇207国道沿线煤炭企业的关停取缔,原本以207国道为轴线的黑色炭码头也迫切加入到由叶家辛窑村引领的康养产业中来,形成了总长约17公里、沿路50多家经营摊点的绿色康养带。这条康养带充分挖掘历史文旅资源,以特色农业种植采摘、文化古迹和特色餐饮为主,覆盖了原来70多家煤场,涉及面积约400亩,并将借此启动沿线路渠环境治理工程,完善原煤场区遗留环境问题,包括有厚达1米的地下煤石层土壤修复、煤栈沿线林木缺株、周边生活垃圾乱倒、原煤栈广告标识未彻底清理等问题。叶家辛窑村以点带线,原本黑色煤炭转运到如今发展成为绿色康养带,沿线村民不仅收入提高,生活环境也焕然一新,全线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思考与启示

  生态保护是当前重要的治贫之举。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当地农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负担往往还会不成比例地落到弱势群体身上。当地农民除了要接受恶劣环境导致的产业经济发展滞后,还要支付因此产生的环境治理、健康损失等费用,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癌症村现象就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因此,对这些区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是改善贫困地区面貌釜底抽薪的做法。

  生态保护是长远振兴之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基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受益者就是当地农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伴随着环境的改善,乡村将会发挥出巨大的振兴潜力。

  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观。打赢精准脱贫与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任务,通过合理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既是将两大攻坚战有机衔接,也是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表现。叶家辛窑村的脱贫案例,证明了不仅仅是南方具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的乡村可以实现“金山银山”的转化,北方资源贫乏地区如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观引领产业发展,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长足发展,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