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关联持续富农,“消薄”关乎全面小康。丽水市莲都区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截至2016年底,208个行政村中有118个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任务繁重。近年来,莲都区用好三把“金钥匙”,推进全域统筹、全域改革、全域实体,截至2018年底,累计消除薄弱村191个,转化率91.83%,“消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用好“统筹”金钥匙,全域统筹整合资源
面对区位条件差、可用资源少、发展人才缺等不利条件,莲都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统筹整合,高站位、高强度、高速度推进“消薄”。一抓要素统筹。编制印发《莲都区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最大限度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向薄弱村集聚。鼓励乡镇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谋划实施一批优质乡镇联建项目,鼓励资源匮乏的“三无”村跳出本土谋发展。推进“飞地”抱团,对资源有限、办法不多、难以“消薄”的村,全部纳入“飞地”抱团发展项目,最大程度地推动发展要素全域整合。二抓队伍统筹。着力打造“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三支帮扶队伍,做到每一个薄弱村都有区领导、责任部门和企业等结对帮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在所有薄弱村建立功能性党组织——“消薄工作党支部”,将区级联系领导、第一书记、乡镇干部等纳入党支部,发挥“消薄”党支部一线调查研究、一线指挥调度、一线督促落实的作用。动员联系领导、结对部门领导结合正在开展的“三服务”“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下沉一线亲自抓。三抓政策统筹。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任“双组长”的攻坚工作组。建立区、乡、村三级“消薄”考评体系,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挂牌督办。每季度召开乡镇(街道)“消薄”工作交流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工作督查通报,并将“消薄”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以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以成绩论英雄,以结果论成败,督促镇村干部加满油去拼、加速度去跑。
用好“创新”金钥匙,全域改革激活动力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一招,创新“消薄”强村的路径,下活集体经济发展“一盘棋”。一是盘活资源资产。组织力量对全区所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进行统一登记造册,共查找出69个村闲置的资产性收益1625.22万元,82个村的资源性收益258.77万元。在此基础上,精准掌握每个村的资源禀赋、资产优势、区位条件和存在问题,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探索了“资产盘活型、党建引领型、兴办物业型、电站分红型、特色产业型”等五种类型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路径。如岩泉街道枫树湾村经与有关部门多次对接后,将原闲置枫树湾小学及场地等统一出租给丽水丽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民宿,每年可获得租金收益4万余元。二是联结发展利益。区、乡两级成立“消薄”公司,注册资金2400万元,颁发股权证,直接赋权到村,实现入股分红;探索农发资金股权化改革,出台《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项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持股指导意见》,将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资金入股到各农业龙头企业,并向相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支付股权收益;全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股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合作社经济收益股东分红、公积金和公益金比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县提升试点,在投入扶贫项目资金的合作社建构更加紧密的社、农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实现“政府-市场-村庄-村民”零缝隙利益联结。三是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各村庄根据自身特色,联合周边区域,探索“1+1+N”合作发展模式(即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主体)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股份合作的新型经营模式。如太平乡下土夭村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全村拥有水果种植面积4000多亩,其中智能棚内枇杷售价高达40元每斤,同时利用学校旧址兴建农产品交易市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余元,有效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又如丽新乡成功签约工商资本投资5000多万元在咸宜、黄弄、上塘畈等村,集中流转土地面积823亩发展中药材种植,逐渐打造集中草药种植、中药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中药材农业产业观光园,实现“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多方共赢。四是规范考核验收。全面落实《丽水市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验收标准规范》,细化明确“村级申报、乡镇(街道)审核、县级验收”的验收流程和“以收定支”“先提后用”“规范分配”的财务制度,加快推动“消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按照“书记工程”将“消薄”工作列为区对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和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年度考核,未完成工作任务的村、乡镇(街道)逐级检讨,强化考核引领,激励先进,鞭打慢牛,确保“书记工程”能全面完成。
用好“借力”金钥匙,全域实体做强产业
针对一些薄弱村迫于内生动力不强可能导致的“数字消薄”“兜底消薄”等问题,莲都区借势借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实体强村,提升“消薄”可持续性。一是项目支撑。构建“区、乡、村”三级项目库,实现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一村一策”项目推进,目前全区共有“消薄”项目91个,其中区级联建项目6个,乡镇联建项目19个,村级自建项目66个,总投资近3亿元,实现了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全覆盖。借力新一轮山海协作发展大势,积极打造山海协作的“升级版”,积极引导杭州、宁波、义乌等地社会资本进村建设一批“消薄”项目。如新乡吾赤口村、峰源乡夏庄村、太平乡吾古村等通过农田、水资源等整体打包入股电站分红的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带来分红收益。二是结对帮扶。深入开展“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城乡结对“走亲联心”等帮扶活动,确保每个薄弱村都有1家以上结对帮扶单位,借助结对企业和单位的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抓实帮扶项目,推动长效“造血”。目前,已成功结对33家省、市、区级企业,确定拟建项目12个。如省发展资产公司与碧湖魏村签订村企结对协议,出资100万元用于魏村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10万元;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多次考察结对村碧湖镇岩头村,明确帮扶资金150万元用于新建集贸市场(屋顶光伏)和修缮村文化礼堂,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收益。三是人才引路。借村级组织换届之机,明确导向,拉高标杆,全面提升村干部素质。开展“精准化”教育培训,通过综合培训和“消薄”专题培训,增强村“头雁”带富作用。实施“引贤回归工程”,不断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为“消薄”添动力。如老竹镇新陶村,在回村当党支部书记的乡贤郑建全带领下,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底蕴,有效整合村内自身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山林承包,转让农房、南乡食堂农家乐、爱心荷塘等旅游配套设施经营权等增收方式,全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从负债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转变;下一步还将联合开发石门隐墅庄园和新屋红色营地项目,打造莲都“红色之旅”“农旅结合”教育旅游精品路线,为集体经济再添一把“火”。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