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宜居生活的美丽画卷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拱桥村位于重庆市垫江县裴兴镇西北面,耕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土壤肥沃,三沙公路、梓溪河贯穿全村,水利、交通便利。近年来,已逐步形成了以香菇、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榨菜、柑橘等传统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据村党支部书记王治文介绍,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拱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民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惬意,作为主人翁,拱桥村人十分骄傲,逢人便说:“你看我们村,多美!”

  美在产业:“腰包”更鼓,“家底”更实

  每年冬春之际,在拱桥村的一个个山坡上,一层层梯田里,全是绿色的榨菜。这漫山遍野的绿,既是壮观的美,让人心旷神怡;又是希望的田野,令人欢欣喜悦。

  不仅是景色美,榨菜产业能为集体“创收”、村民“增收”、股民“分红”,让村民们心里美。为了帮村民拓展榨菜销路,同时壮大村集体收益,拱桥村还创办了榨菜厂,每年将集体收入的25%-30%用于扩大再生产,35%-45%用于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40%—5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1%-5%用于贫困户分红。

  这种“支部+榨菜厂+农户”的模式,保证了村内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品牌和销量。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榨菜1200亩,实现年产量3000余吨,年产值200余万元。

  为了切实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村“两委”还大力引进企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在村里的香菇产业园,我每天在里面上班就可以获得8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中的女儿。”香菇产业园里,脱贫户吕元安脸上写满了幸福。

  每到香菇收获的关键时节,拱桥村香菇种植大棚里就会有20多位工人忙着采摘香菇。本着贫困户优先用工原则,3位贫困户在此实现就业,每天工资80元,一月下来可增收2000左右。除此之外,全村还发展特色种植晚熟李200亩、丑柑100亩、晚柚200亩、中药材540亩,并建有木材加工厂、页岩红砖厂以及2个预制场,为老百姓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美在环境:“颜值”更高,“村味”更浓

  走进村民胡国莲的家中,一眼看到是干净的灶台、洁净的瓷砖、崭新的淋浴器、舒适的如厕环境。胡国莲感慨地说:“尽管是在农村,我们的生活条件跟城市也差不多了。”

  去年以来,拱桥村启动改厨、改厕、改水、改电、改路、改能源、改庭院、改风貌的“惠民八改”工程,在不改变原有布局的基础上,为每一户农户设计不同的改厨改厕方案,改造的厨房和厕所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宜居。同时,立足本村实际,统一规划修建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并对房屋的外观﹑院坝、道路、污水处理、供电线路、清洁能源能方面也进行统一改造,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通水电网,农家院落整齐干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要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王治文介绍,村里还实施了“增美添绿”工程,通过在荒坡空地植树造林,集中采购花草种子并分发给农户在道路两旁、田埂空地等播撒种植,不断提升村庄“颜值”。

  对于如何打造百姓满意的美丽宜居村庄,王治文说,他们有一套秘诀,那就是“我们用老百姓习惯的花草树木进行绿化,尽量绿化亲人、绿化近水、绿化驱蚊,尽量用绿化代替‘建筑式美化’。坚持服从服务于农户养殖习惯、瓜果搭棚习惯、院落晾晒衣服习惯和夏季乘凉习惯,布局建设符合农户生产、生活特点的附属设施。让乡村振兴有内涵、有修养、有颜值,既大气又接地气,也要有乡村味,记得住乡愁。”

  目前,拱桥村已实施危房改造12户,安装路灯217盏,实施改厕、改厨、改庭院、改阳沟等8改建设180户;修建入户便道1200米,增加生产便道6.7公里,公路硬化20公里,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农户入户道路通达率达到100%。

  美在民风:人心更齐,信心更足

  庭院花草,村民自己栽;院落整治,村民自己出钱;环境打扫,村民自己上阵……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美丽宜居村庄以及怎么建,这些主动权都在村民手上。

  村民的内生动力是如何激发出来的?村民们说,道德评议会评出了新风尚。“自从我们拱桥村开始道德评议之后,特别是实行红黑双榜,大家激情高涨,邻里间也互相监督,哪家环境没打扫干净,哪家鸡鸭没有圈养,哪家公益事情不出工出劳,大家都要监督。”拱桥村1社村民徐洪英说道。

  拱桥村率先在全镇成立村道德评议会,由一批敢抓敢管和有威信的新乡贤、老干部、退役军人等组成,组织引导村民群众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把遏制陈规陋习、增强集体观念作为重要内容,对红白喜事等言行表现划定合理标准,推动形成遵规守纪、勤俭节约、婚丧简办的新风尚,推动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文明新风。

  道德评议会每年评选一次,对那些讲排场、比阔气、脏乱差、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风气乃至违法行为,一律进行“黑榜”公布,张贴在村务公开栏等显眼位置。同时,对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和行为予以“红榜”表扬。

  通过道德评议会的带动影响,村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群众看、干部干”“等靠要”的现象不复存在,“少花钱、多出力”成为了村民新共识,“我该干、我要干”成为了主流。

  拱桥村,这个干净整洁、四季花开的乡村胜地,这座没有围墙和篱笆的农村公园,正在绘就一幅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新画卷。

  (本文由记者邹承东整理编写)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