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发展集体经济的九种典型做法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 杰 字号:【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四川省绵阳市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中,着力探索研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形成了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的九种模式。

  发挥“联”的优势,将集体资金资产入股到其他主体

  与各类市场主体联合与合作,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实现多方共赢。

  入股到龙头企业。借助龙头企业先进管理资源,聚合集体资源资产,统一经营,壮大集体经济。江油市三合镇喻家观村,将原村办旧酒厂折价700万元经营性资产,入股到经营状况良好的江油市李白故里酒业有限公司,按合同约定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年保底分红22万元,盈余年份扣除保底22万元后按股份比例分红。

  入股到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一是深入挖掘本地优质资源,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社,促成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双赢局面。江油市大堰镇集贤村,将村产业扶持基金50万元入股到江油市幸福明天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设青花椒、小麦等粮经复合“扶贫产业园”262亩,按合同约定保底分红。2018年村集体保底分红4.68万元,比2017年增加1.12万元。二是入股到家庭农场。精准滴灌,资金到户,定点扶持示范户,培养脱贫致富领头羊。江油市雁门镇斑竹园村,将产业扶持基金50万元,入股到斑竹园村元林家庭农场,村集体年保底分红2.5万元。

  与其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入股。村村联合经营,凝聚资产合力,共享产业资源,优势互补互助,齐头并进共同脱贫致富。江油市义新镇保宁村与云集、石元、敬元、六合、枫顺等5个山区乡镇、6个贫困村开展合作,组建起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社。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和财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补助资金265万元,入股到孝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装机容量32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合同约定按投资额和年利率不低于8%进行保底分红。

  入股到其他市场主体。将财政资金投入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和产业设施统一由村集体持有、管护、运作,作为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的股份,并参与收益分配。如安州区塔水镇七里村把土地整理项目中建成的灌溉沟渠、生产道路等入股农联合作社,将政府投资建设的旅游道路、公厕和其他附属设施入股旅游合作社和农家乐经营户,第一年就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2019年达到4.5万元。

  发挥“统”的功能,自主探索多种经营方式

  绵阳市找准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先后探索出土地经营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等五种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模式和机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探索土地经营型发展模式。一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利用实施国家土地整理、土地增减双挂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土地流转,由村集体掌控部分集体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或开发,壮大集体经济。如游仙区在3个乡镇3个村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探索,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自筹资金开展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将整理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按照规划与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按照双方合作协议测算,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150万元。二是按照“自愿有偿、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土地整体流到转村集体,由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乡村旅游,兴办集体农庄,壮大集体经济,承包户按照相关章程获取收益。如涪城区石洞乡三清观村,建立石洞乡三清观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共有成员370户,1051人。成员农户达全村农户的70%以上,入社土地1100余亩,土地集中率达75%,破解了丘区纯农业村产业无特色、地块不集中、流转不顺畅等瓶颈问题。

  探索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通过创办、领办种养农民合作社,把农民有序地组织起来,兴建产业园区,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等,形成规模经营效益。如平武县黄羊关藏族乡龙池村,将产业扶持基金以种苗的形式投入合作社,建成中蜂产业园1个;在此基础上,全乡还统筹规划种植芍药约1000亩,建设毛叶山桐子、向日葵、格桑花为一体的错时花期蜜源基地800余亩,规模发展“中蜂+蜜源”产业。预计3年后可实现产值1125万元,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00万元。

  探索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一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下,整理开发村集体路边、渠边、河边、房边等空闲地和荒山、荒滩、荒地、荒水等资源,获取集体经济收益。如安州区花荄镇白鹤林社区利用撤村建居留用地政策发展物业经济,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千佛镇双石村办理采矿许可证后将50余亩矿山资源承包给采矿公司,年收入达50万元。二是村集体将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量化为股份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共同开发,获取收益。如安州区黄土镇柴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林地量化为股份投资拓普果业有限公司,建立无花果生产基地,股权管理实行“保值+保底分红+二次返利”模式管理,预计年收益10万元。三是拥有旅游资源或民间文化资源优势的村,通过集体投资、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源开发,增加村集体收入。如平武县高村乡依托老河沟生态资源优势,利用农村生产用房、宅基地、圈舍等闲置废弃资源,吸引5000余万元投资建成“花间.伴山”“龙盘丫·源筑”等10个精品主题民宿项目,着力打造川西北最美精品民宿集群。

  探索资本运作型发展模式。一是利用存量资金,通过独资、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项目开发,使存量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涪城区青义镇兴龙村,2017年争取财政补助资金45万元,村组自筹资金38万元,投资兴龙村停车场建设项目。停车场建有280余个汽车停车位,300余辆电瓶车停放充电位,现每月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有效增加了村组集体经济收入。

  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在城镇街道、人口聚集区或工业集中区,异地兴建或购置物业项目,需经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依照章程通过,并经市级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如安州区桑枣镇立志村,将闲置房产、建筑用地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收取承租费,发展“房东经济”,年收入达20余万元。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