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荒山要金银 ——湖北赤壁市董家岭村盘活资源振兴乡村纪实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少林 字号:【

  湖北省赤壁市中伙铺镇董家岭村位于赤壁市与嘉鱼县交界处,全村9.69平方公里,耕地3606亩,山林18714亩。辖18个村民小组,共540户2248人,存量贫困户40户158人,是赤壁市重点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面对村集体无产业、村民增收无渠道的困境,立足山林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引进农业项目,发展村级经济,形成了村级产业兴旺、村民收入大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闯出了新路子。

  荒山遍种“摇钱树”

  2014年,赤壁市大力鼓励发展茶产业,并制定了比较优厚的奖补政策。村“两委”审时度势,决定集中流转土地,将1040亩的荒山承包给有资金有技术的第三方规模化种植茶叶。

  然而部分村民不乐意了。有的坚决不同意种茶叶,要求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有的认为宁可抛荒,也不能失去荒山。一些村民干脆将挖掘机开到荒山上,准备自己开荒种树。

  村支书雷秋林闻讯后,带领村“两委”班子及时赶到现场,劝阻了村民的单干行为。为防止村民的过激行为打乱既定的荒山流转开发规划,村“两委”研究决定,先将没有异议的600亩租赁出去,再做另400多亩荒山户主的工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有序实现荒山整体流转意图。

  为了把最后400多亩荒山整体流转好,村“两委”干部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化解群众害怕流转、不相信流转的心结。同时,发动党员带头,分别入户做群众工作,白天不在家的,就晚上入户商量;在外务工的,就预约时间当面商量。六组村民老张长期在官塘驿镇随阳大山里面务工,他刻意避开村干部,平日里总是悄悄回村、悄悄离村。面对这一情况,雷秋林不怕路远,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共同赴随阳山找到老张当面沟通,前前后后去了多次,直到第7次,老张终于为村干部们的诚心所打动,签字同意将本人户下的山林全部交给村里统一流转。

  在董家岭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1040亩荒山全部成功对外整体发包,每亩年租金150元,1040亩年租金15.6万元,大家初次尝到了甜头。

  一拳打得百拳开。村民自家的几亩、十几亩山林、旱地分散经营,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不仅需要专人照看,收入不多,还影响外出务工。全村土地规模流转,是看得见的效益、摸得着的实惠,实打实地摆在全村群众的眼前。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土地流转积极性大增,不断有村民将自己户下的荒山、旱地交给村集体统一流转。村“两委”也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形成土地流转规模效应。

  自2013年成功流转第一块土地以来,到2017年底,董家岭村已流转了6300亩土地给第三方集中连片开发。其中,湖北鹏程公司流转土地700多亩,赤壁市益农公司流转土地700多亩,其他数家小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分别流转土地300亩至400亩不等。

  据粗略统计,按林地每亩每年150元的租赁标准计算,6300多亩土地每年流转收益95万元,4年来已获益370多万元。而董家岭村共有荒山18714亩,目前已流转的土地面积仅占全村林地面积的34%,土地流转的规模与效益仍有很大潜力。

  乡村振兴有奔头

  在董家岭村“两委”的领导下,该村茶产业发展提档加速,逐渐形成了董家岭万亩生态茶园。该茶园规划总面积10000亩,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建成优质茶叶基地6300亩,其中仅2017年就新增3000亩。该茶园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经营,由湖北鹏程公司、湖北羊楼洞茶业公司等两家公司和1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发,种植优质茶叶,向省级茶叶龙头企业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定点供应鲜叶等原材料。2017年已开始见效益,年产优质砖茶原料3000余吨。

  2017年9月,该村又成功引进赤壁娘娘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1250吨茶叶加工项目,有效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保证后期茶叶基地产销不愁。

  种下梧桐树,引回金凤凰。董家岭村“两委”没有满足于当前喜人的村级产业发展形势,而是乘胜追击,对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亲情乡情效应,引领村民返乡创业,助推一批有经验、有技术、有资本的外出打拼村民回乡创业。据统计,目前,该村村民已建成投产的返乡创业项目有星火种植合作社、董家岭养殖专业合作社、益农专业合作社、凤博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和家居家具厂、凯逸水泥制品厂等,累计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实现年产值7400多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26日,董家岭村娘娘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签约。该田园综合体计划投资1.2亿元,整合董家岭山、水、茶、田等原生态资源,以新型农业为核心,统一规划运营,整合原有的万亩茶园、孔雀庄园、董家岭果园、特种种植与养殖基地等旅游资源,增加骑行绿道、越野营地,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产品消费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旅游区,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如今,到董家岭村“观茶园、赏孔雀、看桃花、采蘑菇、宿庄园、闻蛙鸣”已成为赤壁乡村游叫得响的品牌。

  集体、村民均获益

  2014年以前,董家岭村没有村级产业支撑,村集体一穷二白,工作运转困难。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力促进村级产业规模发展与全村土地集中流转,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升,至2017年已突破20余万元。而且增收渠道越来越多,集体土地租赁、集体入股分红、集体产业经营、土地流转协调费,等等,前景一片大好。

  村级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大批外出务工村民回流本村务工。通过长期聘用、季节及短期用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村民在本村农业基地从事种植、培土、施肥、打药、除草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富余青壮年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据该村统计,2014年至2017年,全村村民仅茶叶基地务工收入就达2000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2200元。在实现增收的同时,也方便就近务工人员照顾家庭,也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受益最大的还是贫困户。

  “在星火种植合作社帮助下,我自己做了一个大棚,种香菇一年两季有12000多元利润,加上在合作社打零工和茶园摘茶锄草的收入,合起来一年近20000元。”董家岭村14组贫困户徐思金乐呵呵地说。据了解,徐思金一家三口人,体弱多病,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通过项目带动,徐思金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力,推进产业扶贫,解决了数十户贫困户脱贫和村民致富问题。截至2017年底,村里存量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