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罗溪镇在村民小组建立由党员、小组长、各类人才组成的党群圆桌会,整合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推动特色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人才队伍。罗溪镇党建“同心圆”的宝贵经验就是,推进党群一体,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罗溪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部,为加强基层治理,2016年以来,在区委领导下,先后在新东村、洪四村、建兴村和广桥村开展试点,探索在基层政权的神经末梢——村民小组,建立由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各类人才组成的党群圆桌会,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的有效载体,形成1个党支部+1个党群圆桌会处事制度+社会力量的“1+1+S”同心圆模式,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权利自己使,自己的利益自己享”。2018年,同心圆模式已在全镇 17 个村推广。
党群一体,为末梢治理聚合力
罗溪镇党委聚焦神经末梢组织振兴,领导各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村情在村民小组或片区组建党群圆桌会,会同新华网、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罗溪外地商会同乡会、互联网企业、新媒体人才之家、大济公益协会等社会力量,构建党建“ 同心圆”乡村末梢治理机制。该机制通过凝聚引领、圆桌协商、辐射落实、监督纠正、同心运转的方式,打造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圆心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目标一致,为乡村发展找出路
罗溪镇集中各方资源力量,依据“两山”理论,立足历史遗迹和自然生态优势挖掘村域资源。镇机关和村党员干部深入山林、田间调研,收集整理村域内自然人文资源清单,党群圆桌会的成员线上线下结合建立乡村论坛,把脉论证村庄发展的思路,共策划生成特色经济发展项目13个。新东村“一花五叶”乡村振兴样板区项目,就是党群圆桌成员调查发现该村旅游资源禀赋良好、资源类型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超过5000亩后,提议圆桌协商打造的。该项目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制定规划,得到了600多万元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群众自愿出资出地,共同推进村庄发展。
队伍一心,为家园美好育情怀
一是以党员为主体,用红色情怀涵养党性。依托“三会一课”区级实践点,以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和生动实践提高党群圆桌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三会一课”内容的深刻感悟、对党的决策的坚决贯彻、对形成决议的有效落实,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二是以群众为辅助,用家国情怀感染人心。通过党群圆桌会中的党员影响带动群众,特别是群众中有专长、有品德、有志向的人才,以“党建+文艺惠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演绎形式将古今家国故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开展主题宣讲。三是以统战为纽带,用乡愁情怀引导回归。建设乡情服务馆、罗溪情联络站,打破地域局限,引导各类人才回归,从村内各党群圆桌会中挑选骨干成立红色参事会,建立智囊团,现已有11个村成立红色参事会,鼓励各类人才和社会力量引资引才引资源回归,已筹集意向发展和扶贫资金2.1亿元。截至2018年底,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脱壳”、4个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协商一道,为民主决策立规矩
一是镇党委委员联系党群圆桌会的党员成员,由党员成员协助宣讲政策法规和部署精神、执行党的决定、主动参与协商工作。2016年以来,新东村、洪四村通过党群圆桌会,有效解决土地纠纷70多起,村民信访50余件,邻里纠纷100余件。二是将党的建设、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纳入党群圆桌会协商范围,党员、群众轮流主持,按照“群众提事、征求论事、圆桌议事、会议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圆桌六步原则处理村民小组事务。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座谈会、联络群、发展手册等方式经常性向社会各界通报党委决策情况和党群圆桌会工作情况,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试点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2016年以来,共通报情况8次,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32条。
创业一同,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一是全村一盘棋,统一对外招商。注册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村集体土地和农村自有土地,实行土地、房屋入股,村里统一规划建设,引进合适的投资者,既保障村集体和群众收益,又降低投资方投资成本。二是产业多元化,聚合发展特色。鼓励群众成立药材、食品、花卉、苗木、养殖等合作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建立红色动力网络联合党支部,与试点村党支部共同成立党建联盟,以此促成商业联盟,打造农村“党建+商务”4.0云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三是人才深发掘,储备振兴动力。聚焦人才振兴,从党群圆桌会成员中遴选建立“一懂两爱”农村人才库,培养储备懂发展、善管理、能干事、会带队的农村善治型人才461名。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党群圆桌会成员中两名30周岁以下的大学生当选村“两委”干部。新一届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一届降低2.8% ,有本科学历的较上一届增加了50%。依托党群圆桌会,罗溪镇17个村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现换届零信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