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冷思考的“资本下乡”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钟宇红 黄红卫 杨仁连 字号:【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资金是产业振兴的“血液”并带动要素的流动。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逐步实施,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吸纳了大量“下乡”的工商资本,出现“资本下乡”的热潮,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建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村容乡貌。但在“下乡”资本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倾向,笔者就如何理性冷思考资本下乡发表几点个人观点。

  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的资本“下乡”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农情,确保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底线思维。兴国县城某周边乡镇,为片面追求城乡一体化对接,强行征收农民耕地,用于开发商品街、居民商住楼盘和农贸市场,赶着农民上楼,这种“非农化”“非粮化”的行为让农民怨声连天、上访不断,违背农村发展规律。

  全球土地退化敲响粮食安全警钟。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粮食有效供给的保障。“非农化”“非粮化”倾向是导致耕地退化和粮食安全的最大隐患。有的工商企业乘机和经营大户联合运作,借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名,大量“圈地”,并擅自将基本农田改成养殖场、花木基地、农家乐、私人会所等。有的老板急功近利,爱打“擦边球”,以租代征进行工商项目开发,使大片良田面目全非。

  资本的基本属性就是“哪样赚钱做哪样”。一些乡村干部对上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乃至对只“圈地”不开发,采取“转包”“分包”方式,从中赚取差价的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纠偏制止。

  因此,为规避土地流转风险,有效防止耕地质量下滑,对于那些不具备流转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乡村组织和农户个人均须拒绝其资金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

  防止与民争利资本“下乡”

  据了解,兴国县某乡一自然村两个村民小组,人居与良田混杂其间,农田灌溉共用一座陂圳的水源。甲组农户把耕地转出给老板搞水产养殖。乙组仅有一部分耕地流转,大部分农户仍然种植水稻,自产自用。尽管村组干部反复宣传把耕地转出去更划算,且以保护水产养殖为理由,规定种水稻农户不能使用农药。但由于农户恋土惜地情结相对较重,不愿也不敢把土地流转给外地人挪作他用。

  因此,土地流转最好由合作社充当有流转意愿农户的“代言人”,在村组干部见证下签订好土地流转书面合同。综合各农户耕地现状如何、项目开发难易、市场前景优劣、收益预期好坏等要素,合理确定双方都认可的耕地流转基准价位和一定数额保证金的刚性约束,以防止农户因信息不对称、交易能力弱而在定价上、履约时“吃亏”;租金价格还应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有所提高。还可提倡农户以耕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所流转土地的开发,把农户利益黏在“下乡”资本的产业链上,既可使“下乡”资本保值增值有奔头,又让农民“失地”不失利,跟着产业脱贫致富。

  防止无序流转农村耕地的资本“下乡”

  此前,农村土地流转中,有的是乡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组织流转,有的是以村为单位统一流转,有的是由农户自发或直接流转,还有少数是由县(市)涉农部门或中介机构推介流转……但大都存在随意、无秩序现象,务必下大力气予以理顺和规范。

  大力发展庭院式家庭经济。目前农村是由家庭为单元的经济实体组成,农业要兴旺就要优化产业结构,搞活土地家庭经营模式。比如:崇义村有十多户在门前屋后栽种适宜果树:蟠桃、油桃、脐橙,收入近万元。该村既美化环境又增加家庭收入;田里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制种,亩收入近万元。该村通过结合农户意愿和实际情况来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美乡村,克服了土地流转的无序性。

  适度有序开发连片的产业基地。只有在充分考虑涉农项目的长期性、风险性和持续性后,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才能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农业。如齐分村当初引入种植香菇的老板,从第一年流转20亩起步示范带动,第二年扩展到50亩的小规模探索适应气候条件的技术集成,第三年根据市场要求及农户意愿,发展壮大到今年的200亩连片规模。通过稳打稳扎,不断加快步伐,避免受气候、品种、技术和市场影响,“打退堂鼓”撤走资金、产生烂尾工程的现象发生,从而克服土地流转带来的负面影响。

  构建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乡村组织和各级涉农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大胆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资本“下乡”保驾护航,通过合作社、土地入股、技术分红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助推土地流转。让乡村干部既要学会当“红娘”,把工商资本“牵引”到乡下来,又要有“店小二”的服务态度,张罗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同时鼓励流转双方树立“同一块地,增几倍效益”的雄心壮志和投入产出观,让输入资本的启动作用尽快转化为产业振兴的“造血”功能,进而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规模经营效益。

  纵观上述,为确保资本“下乡”热潮产生良好效益,在规范耕地流转和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具体形式,鼓励“下乡”资本着力在大量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上开发诸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储藏保鲜、电商网购等新产业新业态,从而逐步缓和资本“下乡”与粮争地、与民争利的尴尬局面,走出耕地无序流转的困局,解决资本“下乡”热潮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经营管理站、兴国县农粮局经营管理站)

责任编辑:朱梓荥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