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心”破解十大生产难题 ——山东威海文登区高村镇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实例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戚其军 邹涛 字号:【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辖46个村,1.3万户,人口3.1万人,耕地总面积6万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2017年4月,高村镇在全国率先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源起:基于三大现实问题

  土地撂荒。因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2016年全镇撂荒面积达到7000多亩。

  劳动力短缺。老龄化趋势加快,全镇务农人员中60岁以上的占80%以上,兼业化现象明显,半工半种劳动力约一半左右。

  市场脱节。千家万户小生产因地块零散、信息不畅、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与现代化生产和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导致农机作业推广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农产品销售难、特色品牌建设难。

  因地制宜构建服务体系

  (一)搭建一个平台。高村镇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了农业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占地22亩,总建筑面积6400多平方米,集土地托管、农村人才、农机服务、金融保险、品牌农业、农安监管、三资管理、基层党建、庄稼医院、产品交易、劳务中介、农旅推介等于一体。同时,镇政府成立了高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开放性、平台式运作方式,统筹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农旅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搭建起了新型“三农”社会化服务平台,将各类资源统筹和储存起来,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整合四个资源。一是整合政府资源。将农业、畜牧、农机、供销、粮食等涉农部门资源,集聚在中心统一开展公益性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将农资销售、农机服务、农村电商、金融保险等社会资源,集聚在中心统一开展市场化服务。三是整合土地资源。将无人耕种、无力耕种的农民承包地、农村集体用地、规模化的流转土地等全部纳入服务对象。四是整合劳动力资源。将服务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按照技能、特长分类建档,统筹安排务工,增加非农收入。

  (三)开展三项服务。

  一是提供半托管服务。按照“我列单、你点餐”模式,由专业服务公司对耕地、播种、收获等每个环节明码标价,统筹开展订单种植、产销对接、质量追溯、品质评定等服务40余项,为村民提供“菜单化”服务。

  二是提供全托管服务。按照“你出地、我出粮”模式,村民将土地委托或入股委托给村土地合作社,由社会服务中心内的专业公司代为耕种管理,提供“保姆式”服务,专业公司按亩支付粮食实物收益。

  三是提供土地流转服务。按照“引大户、利共享”的模式,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流转成方的土地,整体打包给服务中心对外招商。农户享受租金收益,集体获得增量和增值两部分收益。

  例如:苏家泊村将195亩土地交由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对外招商。“增量”就是195亩土地连片成方后,增加土地35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1万元。“增值”就是经过招商后,原流转价格300元/亩,招商价格600元/亩,增值部分按照村集体和个人3:7的比例分配,集体收入变成增值的1.75万元和增量的2.1万元两块,合计3.85万元。依托土地资源的整合,激发内生动力,是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四)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益农公司开发的威海市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全镇土地、农机、劳动力、集体闲置资产、农资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等涉农资源登记录入,形成农业大数据库,便于线上咨询、服务和交易等。这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是强化主体保障。由镇政府主导,培育成立了提供农业专业服务的高田公司,对农户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这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新成立土地合作社46个,农机合作社17个,劳动力合作社46个,吸纳农民4800多人。把党的组织建在社会化服务的各类农业新型经营组织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这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灵魂。

  通过开展托管和半托管服务,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1.0版;土地流转、整合资源,解决“农民增收,集体增收”问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2.0版。目前,高村镇开始探索诚信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居村养老等“社会化服务+”的文章,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3.0版。

  有效破解十大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全镇已实施全托管服务3500亩,半托管服务81000亩,流转式服务8900亩,有效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是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复耕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

  二是解决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问题,全镇21个经济薄弱村,有19个村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三是解决了农业生产成本偏高问题,集中经营的土地亩均投入降低200元左右。

  四是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务工难问题,通过服务中心提供务工服务3300人/次。

  五是解决了粮食晾晒难问题,服务中心上马了粮食烘干项目,日烘干量可达到300吨。

  六是解决了农机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服务中心经营的土地,全部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亩均作业成本降低100元左右。

  七是解决了农药、化肥不规范使用问题,通过集中经营,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40%,节省肥料30%-40%。

  八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集中经营的土地,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全覆盖,产品订单生产越来越多。

  九是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在服务中心乡村振兴讲习所,参加培训的农民达到2200人次。

  十是解决了农业招商引资难的问题,为土地招商、乡村旅游项目招商提供了平台,已成功招商农业项目11个。

  几点思考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其实质是在探索一条“乡镇政府主导,农户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经营”的新型集体化经营之路。目前,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显示了强大生命力,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将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助推产业振兴。农业社会化服务着眼于调整人和地的关系,解决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催生一大批特色农业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助推人才振兴。社会化服务既解决了农民的“出口”问题,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解决了乡村人才的“入口”问题,为大学生、退役士兵、城市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到农村创业提供了平台,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是助推文化振兴。农民群众以不同形式进入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诚信经营、公平交易、合作共享、互惠互利等理念渗透进生产生活各个环节,有利于新型农村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四是助推生态振兴。社会化服务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普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现实,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五是助推组织振兴。社会化服务让镇村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担负新使命、有了新作为、树立新形象,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领头羊作用,夯实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