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服务小农户的六种方式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柳新英 侯家太 井立义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立足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实际,按照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促发展,靠发展优服务的目标定位,多举措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发展现状

  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在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引领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家庭农场、农资经营业户和科技、金融、保险、电商、物流等服务机构广泛参与、多元互动、分类施策,全县农林牧渔机水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达112个,从业560余人,基本做到了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到位、网络齐全、覆盖乡村,较好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78个、农民合作社1680家、家庭农场560家、基层供销社17家、农机大户52家、农资经营业户880家、农业服务公司10家、电商160家……这些服务主体发挥植根乡村、经营灵活等优势,在与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合作、服务生产方面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总之,一个多元参与、覆盖广泛、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市场运作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各类生产性服务主体除开展传统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农膜、渔需、农机具等农资供应外,围绕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惠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通过全程、多环节、关键环节等托管形式,给不愿种地或不能种地的农民当田保姆。宝玉农机合作社常年托管成员及周边农户土地8000余亩,跨区作业4万余亩,土地深松5万余亩,形成一条龙服务格局。二是资金互助。服务主体特别是农民合作社遵循“面向成员、规模适度、服务本社、收益合法、风险可控”原则,利用成员闲散资金开展内部资金互助,解决成员融资难题。华信淡水养殖合作社成员以360万元资金入股,经合作社严格考察,根据小额短期高效的要求,有偿投放给资金短缺成员,到期还本付息。三是技术承包。服务主体与经营主体签订技术承包协议,开展市场信息、技术引进、生产指导等有偿服务,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双赢。公益性机构、专业公司等一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订单生产。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经营主体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生产,产品由服务主体包销。瑞青玫瑰有限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每年都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鲜玫瑰,既解决卖难问题、增加花农收入,又促进了当地玫瑰产业发展。五是电子商务。以农贸市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产品进社区等促销手段为基础,服务主体投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麻鸭蛋、松花蛋、糟鱼、螃蟹、大青虾、鲤鱼、菱角、芡实等东平湖特色水产品和商老庄黑木耳、安山大米、大羊薄皮核桃、彭集花生、斑鸠店大蒜、老湖粥粉、旧县粉条等优质农产品,形成了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新旧模式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六是产品加工。为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流通链相通,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带动生产基地扩规提档和农民增收。位于“中国核桃之乡”大羊镇的万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破解农户核桃销售难题,共享加工环节增值收益,斥资550万元引进绿色环保核桃生产线3条,生产核桃鲜奶等畅销产品,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体。此外,一些班子工作硬、服务意识浓的村集体强化“统”的功能,给成员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系列无偿或低偿服务,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

  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在明确目的、完善标准、提升技术、增强实力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对接农业经营主体,为其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模式引进、农资供应、机耕播收、动物防疫、植物保护、测土配方、土地托管、安全指导、品牌创建、产品加工和营销等全方位、多层面、系列化服务,且呈现逐步满足多样性、深层次、高端化需求的趋势,实现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强化了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存在问题

  服务行为还需要规范。相对而言,除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外,其他很多方面的服务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有的服务主体运营机制缺乏,运作行为随意,还处于自由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有的服务主体缺乏自律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长期难以提高;有的服务主体奉行金钱至上、利益为先的信条,有利就上,无利即让;还有的服务主体突破道德底线,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干出坑农、害农勾当。

  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大多侧重于传统的农机耕种收、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受思想意识、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发展环境等因素制约,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物流等服务还比较缺乏,金融、保险、信息、创意、设计、农业物联网、绿色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服务更鲜于涉足,服务主体普遍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服务形式陈旧等问题,且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受诸多因素影响,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比较弱,还很难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丰富和渐次提高的需求。

  服务环境还不够理想。目前,农业生产性服务可谓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基层领导的足够重视,尚未将其上升到发展“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谋划、部署、落实。服务主体技术人员少、素质低,难以满足服务需求。资金依然是制约瓶颈,融资难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戴庙镇农村经营管理站、斑鸠店镇农村经营管理站、东平县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