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村庄承包地确权见闻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良 字号:【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滑县老店镇张庄村,此次春节回乡调研通过走访村干部、亲属、邻里等20余人,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张庄村基本情况

  张庄村地处平原,坐落于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老店镇6公里,是一个家族体系较为完备的村落。现有居民1702人,耕地1700余亩,其中承包地1610亩,林场70亩左右,其余为村边零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有20余亩简易塑料大棚。土地流转规模很小,主要集中在流转给自家亲属耕种,没有与外村人互相流转承包地的情况,村内也没有抛荒现象。

  (二)张庄村承包地确权情况

  张庄村在1982年前后进行了分包到户,共五个村民小组,自此实行3年一调地或者5年一调地;1998年,全村根据二轮延包要求,进行了一次全部打乱重分,除了留有5%的机动地,其余全部分包到户,签订了新的承包合同;2001年,村里根据人口变化,又进行了小调整,机动地也分包完毕,此后没有再调地。

  2015年10月,张庄村开展确权宣传工作,2016年4月,开始摸底调查,9月审核公示,10月签订合同,2017年证书发放完毕。全村413户农户承包地完成确权,实测面积1610.63亩,涉及承包地块650块,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413份。确权程序基本按照县里要求履行,确权过程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因为权属不清而暂缓确权的现象。基本做到了应确尽确,应发尽发。

  二、承包地确权工作特点

  (一)确权效率高

  二轮延包基础好。张庄村地处平原地区,全村土地平整,地块方正,从1998年二轮延包时承包地打乱重分后,除了在2001年进行了以调整机动地为主的“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小调整以外,没有再进行土地调整,长期未调地客观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1998年二轮延包测量工作中,虽然采用人工实地测量,但经与本次确权实测面积对比发现,两次测量面积误差较小,农户易于接受确权结果,签字比较顺利。

  干群、党群关系好。政府和村“两委”通过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带领农民致富,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很强的公信力。“村里发展越来越好,黑介(晚上)出门儿不怕踩着泥啦,国家的政策都支持”!在走访中不经意听到的一句话道出了政府和村“两委”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负责这次确权工作的前任村支书告诉我,有些农户虽然反映这次自家的地实测面积小于二轮承包面积,内心感到不平衡,但是经过村干部耐心做工作,村民也都愿意接受确权结果并签字领证。

  (二)农民满意度高

  通过走访亲属、邻里及和村干部交谈,村民对此次确权工作比较满意。负责这次确权工作的前任村支书告诉我,在近两年的确权过程中,村民基本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度比较高,承包证颁发后,没有村民反映对承包合同和承包证书不满意。“签字确认的时候,俺家没人,都在郑州打工呢,恁恒叔给我打的电话,让我授权给他替我签的字儿,还是那几块儿地,没变!”我的一个远门堂叔边笑边说。

  (三)承包纠纷少

  土地用途单一,多年无变化。张庄村距县城、老店镇都有一定距离。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村内没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土地用途较单一,没有土地征占用问题。土地价值主要体现在种粮收入,不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

  土地流转少,规模小。村内土地流转大多是口头流转给亲属近邻,一年一约定,流转价格基本统一,流转后依然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存在改变土地面貌或者干预确权等纠纷。同时,农民外出务工收入高,耕地收入占比少,村内宗族文化浓郁,邻里关系和睦也有效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存在漏记问题

  土地确权工作对参与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但在张庄村确权工作过程中,个别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足,工作过程不严谨,没有将确权各项要求执行到位,造成家庭成员认定标准不明确,出现承包方家庭成员漏记问题。在走访中发现,个别农户承包方家庭成员填写不全,如一个邻居家中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结婚分户,三儿子结婚未分户,确权中,分户的两个儿子都确了权,未分户的三儿子一家没有出现在承包方家庭成员一栏中。另外发现,1985年出生的远门堂兄,在考上大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将户口迁到学校集体户,大学毕业后,户口又迁回村内,但此次确权没有给这类人员确权,经询问得知,在确权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基本按照不登记处理,这类情况大约涉及20余户。

  (二)农民政策意识不强,留下纠纷隐患

  张庄村土地确权过程中,农民虽然配合度高,但法律和政策意识不强,确权确认签字农民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人和妇女,觉得发证了,心里踏实了,但是对证书的意义不是很了解。当问到本家大伯承包证时,大伯拿出了三本证书,我翻看后发现承包方家庭成员中没有大伯三儿子一家的名字,大伯表示“反正是俺的地,当时村干部说加不加都中,嫌麻烦就没加,以后我种不了了还是老三的”。大伯并不了解承包地不可继承的规定,以为自己的地可以随意让儿子继承,无形中可能造成无地农户的产生。此外,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近70岁的邻居,家有两个儿子,都已经分户,一家三户两块地,确权时,由于每户都要有承包地,邻居说当时只是简单将一块地的两垄地分开,一块地确权给大儿子一家三口共计0.91亩,另一块地确权给二儿子一家5口共计1.21亩地,家中最大的一块地确权给了老两口,这无形中造成了人地分配更加不均。对承包方家庭成员的认识不足,认为“写不写无所谓”,对分户承包地分割不严谨,认为“地反正都是我们家的”,虽然目前看来家庭都认可,农户都认为没有问题,但是留下了很大的纠纷隐患。一旦家庭内部出现矛盾,这个问题会暴露出来,势必增加调解纠纷难度。

  四、总结与思考

  张庄村的本次承包地确权,从工作完成情况来看,完成度比较高,流程基本合规,做到了“应确尽确,应发尽发”;从农户满意度来看,农民拿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吃上了定心丸”,满意度很高。

  但是,从调研情况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比较隐蔽,纠错工作量大。关于承包地家庭成员漏记现象,如果农户不主动反映,很难发现问题,而农户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很少主动向村里反映。虽然可以通过公安系统户籍信息和承包地农户信息做对比进行筛选,但是工作量巨大,后期对无地农户产生原因分析对比也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纠错难度高,需要有科学的政策研究和设计作支持。关于农户分户后承包地分割不均现象,如在今后出现土地征占用、家庭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等问题,极有可能会演变成比较大的矛盾纠纷。同时,相对无地农户问题,分户后承包地分割不均问题则更加隐蔽,单方面从确权数据库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是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对于这类问题是全国普遍性问题还是极个别现象,还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