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近年来,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农业生产特点,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上海、湖北、浙江、湖南、江苏的做法经验予以编发,供各地参考。
上海市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培育工作。自松江区2007年开始探索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全市家庭农场4424户,其中,粮食类2891户、机农结合类809户、种养结合类86户。2017年家庭农场平均纯收入约13.36万元,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平均为145亩,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58.62万亩,占郊区水稻种植面积的50.78%。在实践中,注重探索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镇农投公司+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种不同的形式。家庭农场已逐渐成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健全政策体系
上海市建立和健全培育家庭农场“2+9”配套政策体系,出台了2个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和9个区政府文件,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财政政策。包括农业扶持政策、土地流转政策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市、区对发展家庭农场实行考核奖补,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参加家庭农场经营给予补贴和奖励等。如金山区对经考核通过的粮食型家庭农场和粮经型家庭农场中粮食作物部分,原则上给予每亩每年100元补贴,对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含转换期)且考核70分以上的家庭农场,另叠加补贴100元/亩。经作型家庭农场和粮经型家庭农场中经济作物部分,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将优先扶持其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销售服务。奉贤区对由村委会统一规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规范种植,水稻面积在100-200亩的家庭农场,根据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评,给予考核奖励,由镇核实兑现给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再比如嘉定区为提高本地家庭组建家庭农场积极性,对家庭农场所在村给予每年每亩300元(按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管理补贴。
二是金融政策。银保联合项下家庭农场贷款担保金额最高为50万元,对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进行贴息和保费补贴。浦东新区对资质较好的家庭农场给予小额贷款担保及贴息。区农委予以贷款担保推荐及贴息,由邮政储蓄银行和安信农业保险有限公司依据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规模、种类、投入成本等视风险状况确定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贷款,帮助家庭农场纾解运营资金压力;金山区试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6年在吕巷镇开展试点工作,共受理6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其中,粮食型家庭农场1户,115亩种植面积成功获得贷款20万并享受60%的贷款贴息。2017年22家家庭农场获得贷款,贷款金额455万元,贷款贴息补贴6.55万元。
三是社保政策。打通家庭农场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保的渠道,上海户籍人员在家庭农场就业期间,可通过集体参保方式,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闵行区家庭农场经营者享受本区农业就业补贴每月600元;嘉定区对就业年龄段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每人每月700元社保缴费补贴;浦东新区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涉农经济组织用工补贴政策范畴。即给于缴纳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0元,并在上年标准基础上比照当年浦东新区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标准作同比例调整执行,每家家庭农场最多可有3名人员享受涉农经济组织用工补贴。
四是非农就业政策。实施“离土农民就业促进专项计划”,包括离土农民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跨区就业岗位补贴。如浦东新区鼓励浦东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经营家庭农场。毕业5年内的本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办家庭农场,正常开展经营且创业者本人和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满三个月的,给予家庭农场一次性5000元的开办手续费补贴。
五是培训就业政策。开展家庭农场经营者职业培训,鼓励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在涉农单位就业。2017年共培育了4185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932人(主要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型2278人、专业服务型882人、现代青年农场主93人,顺利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和上海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登记制度,区农业部门建立家庭农场初始登记制度,对家庭农场进行认定和管理。报备制度,市农委建立家庭农场报备制度,通过经市统计局批准的《家庭农场登记表》和《家庭农场经营情况表》,将家庭农场信息纳入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网上报备。统计制度,市农委与市统计局拟定家庭农场统计报表,将家庭农场年度统计数据纳入《上海农村统计年鉴》。监测制度,在完成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监测工作基础上,各区农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农场抽样监测,分析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培训制度,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考核制度,区农业部门设立考核奖补资金,将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茬口安排、适时收种、安全用种用药、外围沟清理、秸秆还田、生产管理、场容场貌等纳入考核范围,考核不合格的,终止家庭农场土地租赁合同。示范创建制度,拟定上海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办法,目前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6个。
三、探索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家庭农场发展重点已逐步从“培育发展”向“提升发展” “融合发展”转变。因此,注重引导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实现家庭农场经营能级的提升。
品牌新纽带。松江区成立区农民合作联社,积极培育“松江大米”品牌和地理标志,组织粮食家庭农场按照标准化生产,符合品牌质量要求的加盟使用这一品牌,提升家庭农场产品的附加值。浦东新区和金山区将家庭农场纳入本区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品牌农业。
产销新形式。2017年开始调优家庭农场水稻种植结构,率先启动上海市郊农业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2018年继续开展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转变活动,打造地产绿色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营销及宣传推介,创新产销对接新模式,除百联集团旗下联华大卖场、标超外,新增城市超市、绿地集团的G-Super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盒马鲜生等线下渠道共53家,并积极拓展了盒马鲜生、本来生活网等线上销售平台,实现销售网络由上海本地扩展至全国多地。
经营新主体。家庭农场经营者素质整体提高,“农二代”农场主不断涌现。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家庭农场主初中及以上学历占90%。随着家庭农场培养机制和扶持政策的逐步成熟,一批80后“农二代”家庭农场经营者不断涌现。如金山区家庭农场经营者夏剑锋辞去工厂的工作回家钻研草莓、西瓜种植技术,成为粮经结合家庭农场的典型示范;浦东新区家庭农场经营者赵淑俊毕业于复旦大学,弃高薪陪父亲种植水稻,在学习田间耕作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网商和微商。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等新群体为本市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本文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