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浦城县有效破解项目实施缓慢、资金发放滞后难题,2018年项目实施和资金发放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当年全县共有28家经营主体承接社会化服务工作任务,签订面积14.25万亩,实际核实服务面积13.67万亩,其中机耕4.01万亩、机插0.03万亩、机收7.19万亩、机烘2.44万亩。按耕、种、收(烘)系数折算后总面积达4.05万亩,全面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4万亩任务数,实现全县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拟定方案讲求“实”字。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任务计划,组织农经、农技人员到乡村调研,听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建议和农户想法,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粮食生产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即重点扶持“机耕、机收、机烘”三个环节推广生产托管服务,明确“托管服务价格不得高于市场价格,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按5:5比例分配补助资金,实现利益共享”,拟定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分解任务讲求“细”字。按乡镇耕地面积比例和地域分布情况,并综合考虑产粮区和非产粮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寡、农民种植习惯及经营主体服务能力等因素,将全县任务计划细化量化分拆到各乡镇,达到总体均衡且具可操作性。在项目实施前,对特殊情况的可在乡镇间进行调剂,但要报县级备案,确保全县的目标任务不出偏差。
消除顾虑讲求“理”字。一是经营服务主体的顾虑。由于是新鲜事物,不少服务主体担心提供服务后补助资金难到位。二是乡镇农经(农技)人员的顾虑。怕因审核纰漏、资金流失而被问责追责,因此不希望所在乡镇申报服务项目。为此,县经管站召开乡镇农经、农技站长专题会议,并邀请经营服务主体代表共同参加,强调项目的实施从服务合同的签订到实施过程跟踪、资金申请公示、审核,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留痕,解释工作有“理”有据,彻底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跟踪实施讲求“真”字。一是组织专题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强调项目实施的关键是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二是要求乡镇按月报送进度报表,适时掌握社会化服务项目进度和真实动态。三是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加强对社会化服务质量跟踪,把农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并委托电信服务平台,对服务的真实性、准确性、满意度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实行调查结果、农户满意程度与补助资金挂钩。
县乡联审讲求“严”字。一是乡镇审核。服务项目当季服务完成后,服务主体根据实际实施服务情况,填写服务情况登记表并在行政村村务公开栏和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栏中同时公示7天无异议后,再向乡镇(街道)三农服务中心申请补助资金;乡镇(街道)三农服务中心收到补助资金申请表后,由乡镇(街道)分管经管领导组织财政所、农经站、农机站共同核查无异议后上报县级审核。对有不一致的,坚决按实施方案要求处理,不讲情面。二是县级审核。县经管站收到审核材料后,由分管领导召集县农机总站、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业务股室联合审核,并组成抽查小组,在乡镇审核服务面积基础上,进行现场和电话抽样调查,抽样面积不低于服务主体提交服务面积的20%。在核查中,实际服务面积与申报面积误差在5%以内的按照实际面积补助;误差在5%-10%的,按申报面积80%补助,误差超过10%的不予补助,同时取消服务资格并列入诚信黑名单,三年内不得申报该项目。此外,注重农户服务满意率调查,农户满意率低于70%的不予补助,并取消服务资格。
资金发放讲求“快”字。县经管站将审核和抽查后确认的当季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补助面积和补助资金汇总表,经县政府网站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送县财政局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资金拨付,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达经营服务主体手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农业农村局经管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