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家庭农场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为实施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近日,我们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丹寨县开展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贵州省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初显,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们重点走访的4户典型家庭农场都是从小农户发展而来,体现了家庭经营的特点,坚持市场化导向,经营规模适度,且都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其他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合作融合,符合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方向。但同时,这些贫困地区家庭农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缺乏的困境,特别是产业发展必需的道路、水源、电力供给等方面,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予以解决。

  一、以贵州省为代表的贫困地区家庭农场特点鲜明符合发展方向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家庭农场,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省家庭农场数量达8447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236家;家庭农场经营收入23.07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27.31万元;家庭农场雇用贫困户劳动力6125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37万人。从实地调研看,贵州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体现了从小农户中培育发展的初衷。我们实地调查的4户家庭农场,全部是从小农户发展而来。调研中,农场主介绍,通过这些年发展家庭农场,既保证了较高家庭收入,又照顾了孩子和老人,还比较自由,比背井离乡打工强多了。比如丹寨县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主文松,原来在广东、浙江做水泥工,不能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2016年回乡兴办了家庭农场开始种植大棚西瓜,目前面积达40亩,一年纯收入约30万元。今年,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和父母一起种西瓜了。

  二是体现了经营规模适度的要求。作为典型的山地农业,贵州省家庭农场发展坚持规模适度。凯里经济开发区玉龙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500头左右,农场管理主要靠杨胜潮夫妻二人,没有雇工,2016—2018年年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丹寨县兴乌益林养殖家庭农场,目前存栏生猪231头,存栏肉牛28头,同时种植了10多亩牧草用于喂牛,实现了种养结合。调研时,当问及是否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打算,农场主都回答不打算扩大,原因是扩大规模后靠家庭劳动力照顾不过来,雇人需要花钱还不好监督,不划算。可以说,这样的规模是这些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多年来不断摸索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也是他们总结形成的最佳规模。

  三是体现了市场导向的规律。家庭农场选择种什么、怎么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研访谈的多户家庭农场,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凯里市下司镇苗乡风情家庭农场,创建于2011年,主要种植猕猴桃,从四川引进新品种,经过多年探索,目前面积约100亩,而且还与村民一起兴办了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又注册成立了专业销售公司,年综合销售收入达180万元,不仅卖自家的产品,还代销附近村民种植的猕猴桃。丹寨县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之所以选择种植西瓜,一方面是农场主文松在浙江打工时学到了西瓜种植技术,另一方面是本地适宜种植大棚西瓜,且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不愁卖。

  四是体现了多主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地位。调研中,苗乡风情家庭农场不但领办合作社和公司,而且带动了附近几个村50多个小农户发展,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核心家庭农场+小农户”的方式,把猕猴桃做成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玉龙养殖场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采用“家庭农场+公司”方式,按照“四提供、一保证、一回收”享受公司服务的同时,也为温氏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猪供应。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基本的经营方式,充分发挥了微观基础作用,积极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合作,节约了成本、统一了生产、拓宽了销售,带动了小农户发展,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是我国未来家庭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二、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需求

  一是需要加大道路建设和设施用地支持力度。家庭农场生产场所一般都在田间地头,基本属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我们实地调查的玉龙养殖场,猪圈离主干道1000米的道路是临时整理的土路,凸凹不平,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严重制约了生猪和生产资料的运送。当问及农场主为什么不能修一条硬化路,原因是由于不属于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如果修建涉及规划、资金等各方面限制,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目前最急需的是土地深松,虽然农业机械、技术、资金等都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机耕道而无法进行深松作业。这在贵州比较普遍,因缺乏足够的机耕道,一方面自己购买机械无法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专业农机服务也很难覆盖,导致农业机械化率较低。同时,调研的家庭农场都不同程度反映了设施用地问题,特别是养殖圈舍用地需求较强。

  二是需要加大供电配套建设支持力度。调研中了解到,相比企业和合作社,由于自身生产特点,家庭农场用电大多远离现有供电设施,比如大田作物的灌溉用电、养殖场的养殖用电等,不少都需要单建变压器,不但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而且需要与供电部门反复沟通。比如玉龙养殖场,由于远离现有供电设施,经与供电部门沟通,允许建设一个变压器,但建设费用达20万元,且每年还需缴纳固定的变损费。这对一个年收入只有15万元的家庭农场来说,确实是一笔大投入。据了解,当地几家养殖业家庭农场普遍都面临用电难用电贵问题。不仅是养殖农场,种植农场在进行灌溉、初加工、冷藏保鲜等时,也需要大量用电,电费成本已成为家庭农场的一项重要成本。

  三是需要加大用水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对家庭农场来说,用水至关重要,特别是山区,用水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我们调研的益林养殖农场,地处半山腰,需要稳定水源满足养殖需求。由于目前供水水压不够,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本打算自打一口井,但由于成本太高只能忍痛放弃。用水不足已成为益林养殖农场持续稳定经营、扩大经营规模的瓶颈。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单个家庭农场由于规模较小,很难参与或承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部分地方存在项目实施方和设施使用方脱节现象,出现设施不配套、不好用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支持力度。针对家庭农场需求,重点在基础设施、信贷、保险、教育培训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普惠性政策,帮助家庭农场节本增效,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建议加快研究出台家庭农场承担或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体办法,解决家庭农场面临的路、电、水等制约。调研中,家庭农场主迫切希望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政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更好实现有效对接。基层同志认为,要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中央财政项目顶层设计,科学设置项目实施内容、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资金量向贫困地区倾斜。建议一方面将更多的项目实施权下放到地方,另一方面要明确具体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融合。建议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过程中,将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融合作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挥基础地位作用,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发展联合合作。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协会、家庭农场联盟等组织,实现“抱团闯市场”。

  第三,指导各地切实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各地党委政府要将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配强工作力量,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准确把握家庭农场发展基本原则,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引导家庭农场以市场化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和品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最佳规模效益。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供稿)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