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时代贫困地区农民脱贫中生产生活变化情况,深入研究脱贫与减轻农民负担情况,近期调研组先后赴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广安市、南充市和德阳市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笔者感到:两省贫困地区助农增收工作总体站位高、措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亮点多、效果显著,为全国提供了实践样板和成功经验。
一、贫困地区助农增收的创新做法及成效
(一)深化基层民主治理,实施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2012年四川省发布的《关于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的意见》提出,凡单项资金未达到招标和比选规模标准、技术要求不高、受惠对象直接、进村入户的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设项目,除中央对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有明确规定的外,都应积极推行村民自建方式组织实施。村民自建将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权、建设权、管护权交给农民,搭建了“十步工作法”“五个机制”“四个转变”等机制构架,行业部门不再大包大揽,而是致力于做好技术服务和指导,取得了积极效果。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民议、民定、民建、民评、民管,还权赋能、问计于民,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积极性,提高农民民主管理水平。2017年广安市武胜县发布《关于规范贫困村道路和富民连心工程项目实行村民自建的通知》,要求县级财政投入或上级可以整合用于贫困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项目资金、受益对象直接为村民、单项投资额度在200万元以下(不含200万元)的贫困村道路和富民连心工程项目都将推行村民自建。调查了解到,村民自建简化了招投标程序,缩短工期在3/4以上;与政府包揽代建相比能降低40%以上成本。同时,农民不但当家做主,还能获得劳务报酬,提高了收入。
(二)坚持制度先行与组织建设,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成效显著。贵州省在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时,坚持制度引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在规定范围内筹资筹劳,不增加农民负担。四川省全面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核制度,建立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和向村级组织收费审核制度,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做到事前防控、过程监督和事后审计,确保不增加农民负担。贵州威宁县有280个村实施了通寨路面硬化、村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文化活动广场等,覆盖了全县45%的村,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2017年四川省开展一事一议村11586个,占村总数的24%,财政奖补18.06亿元,筹资3.65亿,筹劳2.46亿个,建成项目12415个。2017年四川武胜县筹资筹劳项目村达188个,筹资总额90.76万元,筹劳70.51万个,以资代劳2820.7万元。武胜县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组织能力建设,每个项目均成立“三个小组”,即项目领导小组、职能监督小组、财务核实小组。通过“三个小组”,村民参与到项目申请、实施、评估等全过程中,实现了全链条参与式管理,村民出资投劳建设家园的热情得到积极调动,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显著增加。
(三)实施分类细化管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进一步得到保障。四川省各地坚持多渠道筹措、多元化保障,实行分类细化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例如,武胜县马耳石村可以获得五个方面的财政补助和经费支持。第一,村干部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核定,村支部书记每月1430元、村委员主任1290元、文书1140元。第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每年4万元,主要包括必要的办公用品费、水电费、报刊征订费等开支。第三,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支出每年5万元,主要用于小型公路维护、村内环境治理和家禽养殖防疫等。该项费用在不同村之间可以进行调剂。第四,大中型维修维护费由镇财政负担,主要包括村活动室维修、办公家具设备的添置等,依申请而定,实行报账制。第五,各类项目配套工作经费,按“费随事转”的原则,按照项目资源来源统筹保障,不向村级组织摊派或转嫁。此外,村级组织还有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扶贫工作经费。例如,南充阆中博树乡清真村日常运转经费3万元,基础设施维护经费5万元,每年还有贫困村办公经费5万元,全年办公经费共计13万元。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农民特色减贫新路子。四川省21个市州均启动改革试点,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兴云村引进社会资本组建“营山蜀农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500亩,种植红芯王柚2500亩。村集体将政府投入的园区产业路、水利设施使用权量化折资入股给企业,企业将年净利润的2%作为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将100万产业发展基金、26.8万元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和小额信贷资金、2000元产业扶持到户资金入股公司,每年按6%保底分红。村民在获取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入园打工挣薪金,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
二、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报刊支出超额仍是“顽疾”。调查表明,村级报刊超支呈现反复性、普遍性等特点,不仅支出超额数量多、比例大,而且报刊种类繁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集体征订任务更重。调研组走访了解到,村级报刊超支主要原因在于报刊发行摊派,其背后涉及的是行政权力干预和部门利益问题。
(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面临新问题。这类问题不仅集中体现在贫困村,非贫困村也有所涉及。对于贫困村而言,一方面脱贫评估任务重。阆中博树乡清真村精准扶贫打印费支出5000余元,刘家庙村2016-2017年支出扶贫相关资料费5.6万元;另一方面,硬件后期运维费用难保障。四川省规定贫困村退出标准为“1低5有”,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清真村支书表示,村内因这两年脱贫攻坚修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后期维护费用不足,仅这一项每年应至少需要10万元。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由于政策差别过大带来新的不平衡。四川省马耳石村农民杨某反映,因为马耳石不是“贫困村”,村内道路是村民们自发筹资修建的,最少的户拿了3000元,位置偏僻的户出钱最多的达到10万元。他表示,“谁如果不出这笔钱,就会被村民们自发排挤,车都不让进村,有的户举债都要出这笔钱”。
(三)农民保障性支出呈现两增一减。2016年农民保障性支出人均241.06元,同比增长12%,总量上升,呈现两增一减: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125.88元,同比增长20%;农村养老保险费人均110.06元,同比增长6%;农村政策性保险人均5.12元,同比减少12%。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参保意识和购买意识增强,购买人数增加。二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增加,由2015年每人每年120元增加到2016年每人每年150元。三是由于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少、保额低、理赔程序复杂,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参保投保减少。
三、下一步的思考及建议
(一)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增强筹资筹劳可操作性。在严格执行限额标准的基础上,防止政策“一刀切”,分地区分区域提出筹资筹劳的合理限额标准。改善民主议事程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新在线投票、视频会议等民主议事新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群管群养”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经费,明确管护责任,切实解决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难题。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形势下,必须整合农村集体自身资源优势,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力量,聚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合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主经营、联合开发、联建联营、股权投资等多种途径,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经管司、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