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经工作者,深切体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在微观层面厘清思路,找到方法。
重在补齐“人力资源”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依靠的还是人。这几年笔者在老家农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人少了,只有春节才能看见“候鸟式回家”的年轻人,平时都是老人留守,可以说老家就是一副“老人与狗”的画面。小孩就更少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外加经济压力,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就老家来看,农民年龄层次集中在50岁以上,再过十年或二十年,老龄化会比现在严重得多。所以说乡村振兴最大的短板在人,没有力量主体,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着力点。笔者认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一个人都不能少,但不必要一个村都不能少,政策要集中力量,面面俱到不可能。一方面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承担起乡村振兴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要践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让“人”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让安土重迁依然留在农村的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
重在打造新时代乡村文明。农村的凋敝破败并不单纯体现在“枯藤老树昏鸦”上,更深层次的体现是乡村文明的贫瘠。可以说乡村文明正面临着解体,目前处于中间地带,将有比较长的阵痛期,亟待重建。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人情变淡了,大家对“钱”越来越重视,对“情”似乎淡化了。此外,就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太少,打麻将成为休闲娱乐的主流,不仅在村里打,更是到镇里县里的赌场打,有人因为沉迷赌博倾家荡产。由此可见,如果乡村文明不重建,文明的贫瘠将会吞噬物质财富,就算口袋有钱了也不会实现乡村振兴。
重在多渠道引入“活水”。当下,进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成为应有之义。乡村振兴既要留住既有的人财物,更要引入外来的活水,吸引城市资源走入农村,激发乡村活力。引入外来活水,要精准灌溉,而不能大水漫灌。既要让城市资本有利可图,又要防止城市资本对乡村本土利益形成过度冲击,要在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平衡,建立利益共生机制,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笔者认为,将来城市资本下乡难以避免,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益分配和风险防控,这需要政策配套和顶层设计,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操之过急。
重在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各地区农村发展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一副药方包治百病,乡村振兴是宏观层面的战略,具体的办法要结合各地实际,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大干快上,造成资源浪费。以前就有统一建房集中居住的情况,给村民盖的房子没有考虑到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习惯,导致村民后续重新加盖房间专门摆放生产工具和资料,这都是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带来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程度不一,分化明显,对不同情况的村还是要因地制宜,精准下药。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委农经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