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月谈》报道,当前,支农项目资金管理涉及部门多,而且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变成“九龙戏水”。支农部门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明显,加之部门利益广泛存在,支农往往风声大雨点小。支农资金存在多头申请、重复申请,甚至损失浪费等问题,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据调查,如重庆市潼南区的农业创业项目,就存在补贴资源分散在农委、水利、农综开发、国土等不少部门,扶持资金总量不少,但分散在各个项目上,平均一个项目补贴少则两三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总体上还是撒胡椒面的状态
同时,支农项目本身具有公益事业属性,而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仅靠政府补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些支农模式存在的风险也需要注意。比如,一些支农资金入股模式中,农户除了分红外,与企业合作社和企业没有多少联系,缺乏长期的利益保障制度,不利于自身产业致富能力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应该积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支农模式,让农民、政府和社会资本三方参与,进一步坐实其振兴乡村的本质要义,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村地区。同时,对支农资金采取“一揽子”上报、“打捆”下达方式,加强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减少内耗,竭力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放模式。
网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世界通行做法,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以市场主体为补贴对象的生产性扶持项目,严格控制对增加特定产品产能的扶持项目,这些应主要交给市场来解决。
专家: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多、重、散、杂、乱、低”问题,与部门管理职能设置不科学、管理监督机制不顺有很大关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首先要理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的“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