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家庭农场十年历程与展望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方志权 张晨 楼建丽 蔡蔚 字号:【

  近年来,“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问题,上海市松江区从2007年开始,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创办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为总结松江家庭农场十年来的发展情况,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对300户家庭农场主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回顾总结了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十年历程,以期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初步成效

  (一)成为农地“三权分置”的成功样本。在调研座谈中,大家普遍认为,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归属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松江家庭农场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正是在“三权分置”理念的指导下,目前松江区农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达到99.9%,权证发放率达到100%。流转的土地,具备条件的全部实行统一委托流转,确保了流转的规范有序,保障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受损害。据调研,截至2016年底,松江区有家庭农场966个,经营面积14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95%,其中机农一体606个,占62.7%。在松江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上海其他各区也推广了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全市共发展各类家庭农场4234个,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二)探索了江南水乡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松江是我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通过发展家庭农场,松江区改变了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将土地、劳动力、农机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良种、栽培和防治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13年起,松江区重点推动发展机农结合家庭农场,实行“小机家庭化、大机互助化”的农机作业方式,使全区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率从74.6%提高到95.9%。家庭农场的发展,使松江区实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合理配置,农户数量从2007年的4900家调整到目前的966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农民从兼业状态变为职业农民,推进了粮食生产的专业化进程。

  (三)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松江家庭农场发展十年来,家庭农场经营收入从刚开始户均4.6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2.2万元,亩均净收入从460元持续提高到973元。据调研,按一个家庭农场两个劳动力测算,机农结合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户均收入普遍超过30万元,农民拥有了“体面的收入”,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农业成了“体面的职业”。经测算,在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万元,是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1倍。总之,家庭农场提高农民收入的秘诀在于,这一经营模式使农民找到了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增收的道路,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实现增收。在松江,家庭农场的实践使农民看到了种田的前景和希望,许多青壮年农民和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纷纷加入进来,成为新生代职业农民。据统计,目前在966个家庭农场中,有54个经营者是“农二代”,未来这一趋势将成为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的常态。

  (四)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组建家庭农场后,松江区粮田由本地农民规范种植,改变了过去三分之一粮田由外来户不规范种植、掠夺性生产的情况,对保护基本农田作用明显,有效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首先是通过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了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其次是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和推进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养护农田作用明显,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化肥施用量折纯氮减少30%,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第三是推行家庭农场后,秋播实施二麦、绿肥和深翻“三三制”轮作,有利于培肥地力,使农田环境整洁,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农地流转制度。一是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推行农民承包土地委托村委会统一流转的方式,集中农民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将土地交给真正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经营。二是发挥政策杠杆调节作用,及时调整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流转费由原本固定的600元/亩调整为以500斤稻谷实物折价,使土地流转费随粮食收购价变动,使流出土地农民和家庭农场之间的利益由市场调节。据了解,实行流转价格实物折价政策以来,松江区土地流转费长年处于上海各区的最低水平,2016年全区土地流转费均价为每亩733元/年,仅为全市均价的65%。

  (二)建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制度。解决了“地从哪里来”和“怎么来”之后,还要解决如何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松江区特别强调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水平状况来确定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兼顾公平与效率,用政策手段和认定标准加以引导,防止土地过度集中,确保家庭劳动力承担的生产规模与现有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避免因经营土地面积过大造成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以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为例,松江区将其经营规模控制在100-150亩,一方面可确保种粮农民通过农业劳动获得比在企业务工高一些的收入,有利于家庭农场经营者队伍稳定,另一方面与当前农业机械化能力和家庭农场自耕生产能力相适应,实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健全家庭农场经营者准入和退出机制。随着家庭农场效益逐步显现,不少农民都表现出成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强烈愿望。对此,松江区探索了一套成熟规范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准入和退出机制。准入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依据“吃苦耐劳、钻研技术、善于经营”的标准,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选择本地专业农民、种田能手经营家庭农场。在农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实行民主选拔,由本村老干部、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定,择优选择。二是倡导发展种养结合、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使经营者成为既种粮、又养猪、还会农机操作的自耕农,成为一种专业的劳动力。三是加强家庭农场经营者分级技术培训,颁发培训证书,提高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同时,松江区还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将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茬口安排、适时收种、安全用种用药、场容场貌等纳入考核范围,实行考核不合格淘汰机制,全区十年累计淘汰45户。退出机制的规则是设定经营者的年龄限制,年满60岁自动退休,将土地交给年轻农户经营。在初期,为引导土地流转,松江区对老年农民自愿退出土地经营,每人每月给予150元的补贴。从2015年下半年起,松江区又探索开展了老年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换保障的做法,对老年农民自愿彻底退出土地承包权的,在每人每月860元农村养老保障金的基础上,由区财政每月再补贴664元。通过实施准入和退出机制,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到37.6%,其中45岁以下的占到25%,全区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比全市平均低5岁左右,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问题。

  (四)强化社会化服务机制。一是加强指导培训。对家庭农场经营者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播种优质良种、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水平。每年多次组织经营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派出技术人员到家庭农场现场指导,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完善农资服务。扩大农资连锁经营覆盖面,建立14家农资超市门店,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到村送户服务。三是建造烘干设施。鉴于江南地区水稻收割季节多阴雨气候,近年来,松江区增加投入,累计建造了2800吨烘干能力的设施,为全区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稻谷烘干服务。四是开展信息服务。区农委和电信部门为所有家庭农场经营者配送一部手机,及时提供气象、植保、市场、价格等各类信息。五是给予金融支持。创新质押、担保方式,将家庭农场纳入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范围,为家庭农场提供发展所需的贷款贴息服务,贴息比例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60%。

  (五)强化政策导向的顶层设计。一是完善补贴政策。2007年,为鼓励家庭农场发展,松江区财政给予家庭农场经营者2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补贴;2013年起,松江区将这项普惠制的补贴改为考核奖励,通过建立18项指标的考核清单,对考核通过的经营者发放奖励。二是推进机农一体。为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2013年起,松江区鼓励发展机农结合型家庭农场,实现主体明确、产权明晰、范围明确、场所固定、一户经营、互助作业。目前全区已建成机农互助点100个,每个点服务面积达到1000亩。这是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松江区鼓励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发展形式相结合,并组织成立松江区家庭农场联合会,在全区范围统筹协调开展社会化服务。四是提高社会保障。为解决职业农民无法获得社保的顾虑,2017年8月起,松江区出台家庭农场经营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政策,通过区财政对家庭农场经营者进行社保补贴,补贴金额每人每年2万元。

  三、下阶段发展重点

  目前松江区正谋划从三个方面打造家庭农场“升级版”:一是牢牢把握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度,既注重公平又注重效率,使家庭农场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二是在现有966个家庭农场的基础上,以联合与合作为纽带,健全松江区家庭农场联合会,增强多元化、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提升全区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家庭农场与市场的对接能力。三是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家庭农场对生产保险、冷链仓储、品牌创建等的共性需求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的综合发展能力。

  (一)提升营销能力。单门独户的家庭农场,无法有效对接市场。因此,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提升营销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实现组团发展。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全区九成以上的家庭农场将稻谷卖给粮食部门,而采取网上销售、零售和直供给食堂、工厂、超市等方式的只占5%;问卷调查的300个家庭农场中拥有注册商标的只有14家。据松江区农委统计,全区966个家庭农场中,已形成品牌化经营的只有30多户。座谈时,农场主普遍反映,已有的品牌小、散、弱,在市场上没有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此,下一阶段松江区将在提升营销能力方面整合全区资源,统一组织水稻经营,由卖稻谷转向卖大米,并采用“松江稻米”地理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做强稻米产业。

  (二)完善政策措施。下一阶段,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完善支农政策措施:一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根据生产需要,改建为供农机设备停放、安置使用的设施用地;二是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提升稻米的仓储水平和运输能力;三是完善针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保险服务,扩大对产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险种覆盖面;四是锁定流转费,稳定补贴款,防止流转费和补贴过高制约家庭农场发展;五是加强对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经营能力。

  (三)保护农地经营权。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经营期越长,队伍越稳定;队伍越稳定,经营者职业素质越高;经营者职业素质好,农业也就越稳定,发展也就越好。目前,松江区八成以上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年限都超过了5年,经营者的权益得到了初步保障,但大多数家庭农场主仍盼望能再多延长土地流转年限。为此,基层呼吁在国家层面从法律上保护经营权,从政策上鼓励延长经营期,建议相关部门在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时将其作为一个内容予以考虑。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