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担破解“三农”发展瓶颈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肖培强 字号:【

  山东是农业大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难题。如农业生产经营要素价格的不断攀升,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推高,进而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相对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瓶颈。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面临的难题

  一是农村资金“非农化”严重,导致农业融资难。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同时还面临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收益不稳定。正因如此,对于趋利性的金融资本,不愿意投向农业,特别是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者,资金使用分散,信贷投放成本高,因而使农村储蓄资金很多没有用于农业。据调查,大部分农业县(市、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在50%左右,而在这50%比例的贷款余额中,用于纯农业生产经营的比例又较低。如某市的一个农业区,2017年6月末,全区农区存款余额达到48.13亿元,占全区存款余额的48.48%;而全区农业贷款余额仅为9.6亿元,占全区贷款余额的16.6%。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储蓄资金进行了“农转非”,造成了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二是银行和民间借贷成本高企,导致农业融资贵。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缺少信贷抵押担保物或抵押担保物不充分,即便是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由于银行在放贷时为对冲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导致生产经营者融资成本高。据统计,目前在商业银行农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年平均在10%—12%左右,一些小贷公司利率在15%—18%左右。因为从银行贷款缺乏抵押物,并且办理贷款手续繁琐,一些农业生产经营者有融资需求时,往往求助于高额利息的民间借贷。一些民间借贷年化利率最高达到36%左右。过高的融资成本不仅挤压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盈利空间,重要的是一旦生产经营者因市场或自然风险出现还款压力,民间借贷机构和金融机构为保证资金安全,到期抽贷不再续贷,造成生产经营者资金链断裂。所以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民间借贷纠纷和银行不良借贷问题。

  中央决策为解决难题适时确立了顶层设计

  农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老问题,是多年来想解而又解不开的一个“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难题。针对农村金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在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2015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全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为农业经营主体增信,为银行分险,疏通金融资本流向农业的管道。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国家在2016年4月成立了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公司,并要求各省(市、区)在2017年底前完成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建设,基本建成贴近主体、覆盖全国、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国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成立了省(市)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根据国家农担公司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政策性农担机构累计担保规模达到700亿元,担保项目超过3.8万个,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平均在8%-10%左右。

  国务院出台并于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政府、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扩大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规模并保持较低的费率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资本金投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对主要为小微企业和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提供财政支持。

  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改革需要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当前,山东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在这次新旧动能转换中迸发新的生机活力、再创新的发展优势,解决好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补齐农村金融这块短板是当务之急。应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加快建立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体系。中央要求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就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有效机制。但全省农业面广量大,业务的开展需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对面打交道,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以县域为重点的上下相通、覆盖面广的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体系,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

  加强政银担合作,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承担着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职能,因此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支持,在工作推动上做好协调发动,在资金上转变财政支农方式,整合涉农资金,与银行和担保公司共同承担和化解信贷风险,实现政银担服务“三农”、合作共赢。

  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按照国家的要求,政策性担保公司体现政策性、专注性、独立性,即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服务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小微企业,以市场化的手段运作。这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重挑战。要实现为“三农”的可持续服务,银行要让利,政府要出手,必须对政策性风险损失及时弥补,建立保障性的风险补偿机制。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