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不能“拍脑袋决策”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 嵘 字号:【

  近日,记者在西北某县调研发现,该县将盐碱地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当地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规划发展6万亩盐碱地水产养殖面积,饲养南美白对虾、金樽鱼等高档水产品,解决盐碱区老百姓脱贫的问题。但是,该县的这一利民举措却并未在老百姓那里“讨得了好”。

  据了解,该县设想的主要消费市场是1小时车程以外的省会,县政府认为省会城市有足够的购买力消费这些高档产品,但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本账:用盐碱水养虾,需要生物肥水、饲料投喂和精心管理,虾苗在养殖62天后,平均规格仅为60头/斤,成活率只有40%,投入大、成长慢、成活低,市场能消化这么高成本的产品吗?此外,邻近几个县也在尝试盐碱地养鱼,省会的市场容量有这么大吗?老百姓的担心不无道理。在采访中,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初项目论证时,主要是请渔业专家进行技术考察,并没有进行专业市场调查。

  在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发展产业一定要优先考虑产品的市场去向和生产的环境容量,如果产出的农产品卖不上价,就成了折腾老百姓。政府在选择扶贫产业、制定项目规划前,不能忽视市场规则,拍脑门决定。只有充分研究分析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产业扶贫的目的。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