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几点体会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胡顺平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三农”,他用朴实的语言讲出了其中深刻的道理,既有战略、又有政策、还有举措,是一个完整有机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哲学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特征。解决好当前“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科学认识和把握其丰富内涵,把它作为指导工作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用深刻的唯物史观理解和思考“三农”问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历史思维,蕴含着科学历史观,这是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能够直抵心扉、说服人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把当前复杂的农村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问题放到宏大的历史视角中看,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正确处理了土地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重要论断,顺应农民意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进一步细分,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动实现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但这个制度要在实践中生根的路还很长,要有历史的耐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当前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必须坚守的改革底线,是我们避免重大历史错误的根本保证。

  二、在“三农”工作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习近平“三农”思想来源于实践,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三农”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点多面广,问题十分繁杂,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不能机械照搬地学,而应当全面地学,辩证地学,研究处理好多个方面的关系,包括国家、集体、农民的关系,农业农村农民内部的关系,农业与工业、农民和居民、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农业内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政府、市场和农户(各类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以及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处理土地与农民关系问题、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等方面,必须分清主次、精准施策。当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重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又有主要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

  三、准确把握和运用“三农”实践的内在规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当前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仍在实行,“分”的多一点,还是“统”的多一点,生产力发展水平说了算。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为解决“农民不挨饿”问题按下红手印,要求分田到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有靠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分”的要多一点,为填饱肚子;38年后的今天,农村再发起改革,是为解决“农业不受穷”的问题,当前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一人能种百亩田,这时要“统”的多一点,为提高经济效率。有恒产者有恒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是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现在,我们正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遵循。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都按照法则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不能用看得见的道德准则和计划手段之手来代替市场“看不见的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问题、工商资本进农业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费用过高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问题等,都要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以政府调控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

  四、从深厚的人文情怀出发来思考解决“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时时不忘农民、处处想着农民,他曾深情地说:“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农民主体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表现,贯穿于习近平“三农”思想的始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一文中讲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进利益和保障权益问题。要把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农业农村工作与广大农民直接相关,与农民群众的心贴得最近,要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不忘初心,培养深厚的“三农”情怀,真心诚意地处理好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不漠视、不糊弄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政策研究制定者不能比农民还着急,更不能赶着农民按设计的东西来,要耐着性子一步步走,“三农”事业也有传承。

  五、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农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只有农业好了,老百姓都有饭吃了,政权基础才能稳固。历史发展到今天,农业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要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同时,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当前“三农”工作的政治意义更为突出,农民脱贫致富关系到党在农村的人心向背,党的大多数支部在农村,农村党建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治农的根本保障。农村改革是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大局的重要内容,党管农村、引领改革、把控方向的原则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明确,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当前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把农村基层政权稳固作为基本原则,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清醒认识发达地区农村与传统地区农村的巨大差异,在做好全面摸清家底和经营性资产改革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占绝大多数的广大农区。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使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看到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跟着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习近平“三农”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地位、国家粮食战略、农业科技进步、党管农村等各个方面。抓住习近平“三农”思想的历史、哲学、实践、人文等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科学认识和把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作者单位:农业部经管司)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