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供给侧改革的费县探索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陈 娜 通讯员 宋振昕 字号:【

  “这西红柿味道很正,还是沙瓤的,好吃!”在山东费县举办的2016年第五届西红柿节新闻发布会上,临沂市民张大娘手托着西红柿一个劲地说好。张大娘手中的西红柿来自胡阳镇万亩西红柿基地,胡阳镇一直以来有种西红柿的传统,近年来政府通过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改进种植品种、创新营销方式,使西红柿逐步走向了高端市场。这是费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体现,合作社则是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

  品牌带动 老树发新芽

  3万亩的西红柿种植基地,50多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行驶中一座座规格类似的蔬菜大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宛若置身迷宫。费县胡阳镇位于沂蒙山南麓、费县东北部平原,土壤肥沃,以砂壤土为主,有机质丰富,速效钾含量高,特别适合西红柿种植。

  然而胡阳镇盛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学义对记者说,“2010年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社员们一味地注重西红柿的产量,忽略了品质,种植效益并不高。”朱学义也是胡阳镇新和村秦家屯组长,当时应组员的强烈要求成立了合作社,守着金山却不能转化成效益,朱学义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仅是盛农合作社,当时先后成立的20多家以西红柿种植为主的合作社情况都差不多。

  为改变现状,提高西红柿品质,费县多次组织省市农业专家到各个合作社调研试验新技术。功夫不负苦心人,本地独有的胡阳西红柿终于孕育成功,它不仅耐储运,而且果肉沙质,生食甜酸清香,熟食甜香细腻,营养价值高。

  仅仅是品种的改良还远远不够,提升附加值才是王道。胡阳镇镇长贾卫国介绍,近年来,胡阳镇连续举办了多届西红柿擂台赛和西红柿大会,大力推介宣传胡阳西红柿,使胡阳西红柿的品牌价值逐年提升。胡阳西红柿2013年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获评价值2.47亿元。

  产品要有销路才是真的好。朱学义说:“2013年开始,县政府帮我们联系上海郊区批发市场收购,2016年10月,我们与上海蔬菜集团、西郊国际签约,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 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盛农合作社还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中心配置了农民田间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西红柿文化馆,安装了全程数字监控系统,并与上海蔬菜集团总部互联,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现在,胡阳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数量增至50多家,引领周边几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3万余亩。据统计,这几年西红柿等各类蔬菜种植使农民人均收入达9000元,占家庭成员年收入的90%以上。

  不只是西红柿,费县的核桃也十分有名。在费县马庄镇,核桃漫山遍野,11万亩核桃园不仅是马庄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了农民脱贫增收的金疙瘩。要知道,以前这里的核桃种植十分分散,不能集中采摘,效益也不高。

  2011年以来, 费县依托全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核桃产业项目,推进核桃园“东连西接”工程,累计投资5800余万元,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园5个,完成核桃建园造林6.75万亩,形成了贯穿马庄、费城、新庄、朱田四个乡镇的核桃产业带。

  2014年成立的青石岭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除了统一为社员提供技术支持、统一管理和销售外,还与本村16户贫困家庭签订帮扶协议,免费嫁接改良核桃树、给核桃去皮清洗,并以每斤高于市场0.5-1元的价格收购。不仅种核桃,青石岭专业合作社在2015年还试点林下经济,散养400只公鸡和100只母鸡,当年获利2万余元。目前青石岭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300多名社员,核桃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

  青石岭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只是马庄镇32家核桃专业合作社之一。据介绍,费县已有省市级核桃标准化基地12处,已注册 “金芍药”、“涑源”、“蒙禾”等品牌商标10个,年产核桃2200万公斤,年产值1.8亿元。

  产品标准提高了,延长产业链才有基础。为充分挖掘核桃附加值,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已投入 1500万元,引进核桃油加工线一套,年加工核桃300万公斤。据介绍,费县已有核桃油加工企业3个,年加工核桃 500万公斤,费县蒙禾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蒙禾”牌核桃油进行了有机核桃油认证,并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第二届十佳品牌。

  “嫁接”旅游 农民乐开花

  2016年7月,马庄镇核桃峪村喜炮声连连,核桃山谷生态园饭庄正式开门营业。居于半山腰处的小小生态园里,远近游客往来不绝。走进新开业的“核桃山谷”生态园,核桃密林汇成的通幽小道上,散列着6间小屋,1个大厅,还有4个核桃主题文化小院供游客租住休息。琥珀核桃、核桃酥、甜蜜桃仁、核桃仁炖鸡蛋、烘焙核桃、辣酱核桃、核桃炒鸡丁等菜品齐上桌,凑成了一席“核桃全宴”。

  该村“第一书记”金栋说:“核桃峪最大的劣势就是地处山区,位置偏僻,很难引进项目。但是这一劣势也是一大优势,山区先发展林果产业,再发展林下经济,最后利用现有的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旅游,造‘核桃山谷’生态园,逐步形成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农家乐才能带动周边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

  目前,马庄镇已建成吃、住、游一体的农家乐20余家,核桃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

  在青石岭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的陈庆田今年58岁。常年在外打工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外打工每月4000-5000元的工资,还要扣除生活费。现在在家门口打工,工资不少,还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现在,他每天工资120元,“这些不比在外面挣得少。”陈庆田笑着说。

  目前,费县共有合作社172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54家。费县农经局局长杨青云对记者说,农民合作社作为费县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这些年通过创新农产品品种塑造品牌,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带动产业链形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未来,随着高铁开通,旅游效应将会进一步挥发,农民的腰包也会更鼓。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