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私人定制”能否“定”来食品安全?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据新华社报道,“吃鸡蛋,也要认识下蛋的鸡”。“舌尖上的安全”备受瞩目,标榜有机、安全的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近年来渐成消费新潮流。记者发现,“私人定制”农产品多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对接,消费者轻点鼠标就能租种一块地,自选种植的菜品,而形式上则出现全托管、半托管、自耕种等,可以自己种也可以委托当地农民、企业管理。从每斤12元的豆角到每个10多元的土豆,高于普通蔬菜数倍甚至几十倍的“私人定制”农产品以生产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为卖点,同时水、土壤等周边种植环境也实行苛刻标准。尽管能让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在线查看,做到“眼见为实”,但不少“私人定制”农产品并未进行有机认证,而由于农产品种养周期长、环节多,很多环节存在产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一位在“私人定制”蔬菜农场工作的技术人员介绍说,监控等技术手段一定程度可以保证生产上的“有机”,但土壤、水等是否真的一点没污染“谁也不敢保证”,真正有机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需要很大的投资,要看老板的良心。

  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秘书长赵玉敏:消费者付出高价“私人定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吃得健康,但这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良莠不齐。消费者选择某家“私人定制”农场的原因多出于朋友间“口口相传”,而非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

  业内人士:农产品“私人定制”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直供,缩短了产业链,但同时也弱化了产品检测程序。由于消费者难以辨认农产品是否真正绿色、有机,可通过权威机构认证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专家:涉及农产品“私人定制”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经营者要在质量安全上下工夫,筑牢消费者与经营者间的信任关系。从消费心理来讲,让农产品销得好,卖出好价钱,最关键的应当还是可追溯体系建设。这才是目前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短板所在。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