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素以小吃闻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能找到沙县小吃店一品美味。近年来,沙县又崛起一张新名片,因为探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为业界所熟知。事实上,土地信托只是沙县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开端,沙县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探索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渐次铺开的系列举措,为这座闽中县城注入了强劲动力。
土地信托流传:
防火墙保障“人走地不荒”
尽管建在半山腰,交通并不便利,但位于高桥镇高桥村的祺云农牧有限公司万只山羊养殖基地仍堪称“豪华”,标准化羊舍、消毒、温控、智能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司负责人林练告诉记者,今年刚完成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占地213亩,投资了2800多万元,建成羊舍及配套项目9000多平方米。
“土地都是通过源丰公司流转过来的,我们投资起来比较安心,如果租一两年农民就要收回,我们就亏大了。”林练说,他来自福州,原来搞建筑,2010年来到沙县搞起了山羊养殖。目前,公司在沙县已建成两个养羊基地,总规模接近250亩;建成三个牧草基地,总规模620亩。
对于安心投资,高桥镇上里村的余德南也深有共鸣。余德南2013年牵头成立大兴农机合作社,起初从国有幼溪农场流转1000亩田,一季种烟叶、一季种水稻,随着农机具增多,又通过信托公司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年收入超过100万元。“通过信托公司能成片拿到土地,越成片越好种,而且可以安心投入。老百姓也放心,田没有荒,租金还有保障,”余德南坦陈。
沙县农业局局长邓声豪介绍说,沙县人口26万,约有9万青壮年劳动力,其中有6万在全国各地从事小吃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不少农田处在闲置状态,“人走地荒”这一难题就凸显出来。2006年,沙县率先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但问题也接踵而至:租赁方经营不善时,农民田租得不到保证;租赁方也担心农民随时收回土地,不敢加大投入。
为保障流转顺利推进,2011年,沙县探索推出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由县财政拿出150万元做资本金,分别成立源丰、金茂两家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公司。运营思路是,各村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将本村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统一信托于公司,受托后公司再统一向外招租。
“原来流转服务中心相当于‘红娘’,最后由承租方和农民直接签合同,但一旦承租方出了问题,农民就找政府,造成压力很大”,邓声豪表示,“信托则是农民、村委会、信托公司、承租方之间形成层层委托关系,最后由信托公司与承租方签订流转合同,万一发生违约行为,由公司统一向承租人追讨,相当于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公司资本金负责向农民预付或垫付流转收益,也提供了一层保障。”
源丰公司经理叶必忠告诉记者:一块土地通过信托流转出去要签4份合同。按照程序,农民在村委会签字登记,村委会将土地统一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将小块的土地平整成大片后出租给租赁方,获得的租金由信托公司统一分配给农户,公司不提取任何管理费用。
在农民自愿委托的前提下,如何把土地尽快流转出去?“信托公司成立后,把需要流转的耕地的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等情况汇集起来,通过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统一对外招商,大大提高了土地流转效率和利用效率。”邓声豪说。据统计,全县耕地面积19.86万亩,已流转14.35万亩,流转率达72.3%,其中信托流转土地面积4.2万亩,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
土地股份合作:
“洋面田”“山垄田”肥瘦搭配 增收又增效
信托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但经营主体往往青睐地力条件好的田地。“面积大、土壤肥的洋面田好转出去,但夹在山之间的山垄田,因为地块狭长、交通不便,虽然价格便宜也无人问津,容易造成浪费。”沙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明生告诉记者。
如何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成了沙县的新课题。2012年开始,沙县开始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民土地按等级折算成股份,整村入股流转后统一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受托后,先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再根据经营主体产业需要,配备不同地块。
凤岗街道西霞村是沙县首个实现土地整体入股流转的村子。2012年6月,西霞村组建盛农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2190亩全部入社,划分为水稻种植、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生态休闲四大功能区,并引入四个农业大户经营。祺云农牧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我们刚来沙县就是在西霞村租了30亩地建基地,其中有七八亩山垄田,我们用来建库房等配套设施,不影响整体使用,成本也低一些。”林练说。
农民在获得租金收入外,还能享受到二次分红。西霞村盛农土地合作社规定,入股农民每股可获得150公斤干谷的保底分红,盈余的90%按股份分红,剩余10%用于合作社公益经费。村民周占前家有7亩地,原先自己种,每年净利润最多2600元;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年除了租金收入2000多元,还能从村里多领1000多元分红。
“土地股份化基础上的整村土地流转,解决了沙县山垄田坡度高低不平、小块碎化、不易流转等难题,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也改进了农业基础设施,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增加了农民收入。”邓声豪认为。目前,沙县在高桥镇、富口镇等乡镇已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8个。
农村产权抵押:
“沉睡资本”激活助解经营主体贷款之困
盛夏时节,正是西瓜上市高峰期,但宜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陆宜钱特意跑到县农村产权交易大厅来咨询抵押贷款事宜。他的合作社流转土地532亩,其中种植水稻461亩、西瓜48亩、莲子23亩。2015年,他用流转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机具设备抵押贷了25万元,去年又续贷了一次,今年听说评上国家级示范社能增加额度,可把他高兴坏了,“他们刚告诉我,能贷50万,这可能办不少事呢”。
如何破解农村贷款难题?早在2012年,沙县被确定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后,即推出了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政府为试点村注资10万元,引导村民出资、能人捐资,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按照“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的思路,为出资村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会员根据其信用等级,最高可按其入股基金的5倍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沙县171个村庄中有140个村建立融资担保基金,累计担保贷款4亿元以上。此外,沙县还不断扩大乡镇融资担保基金、沙县小吃创业融资担保基金、精准扶贫担保基金等普惠金融覆盖面。
“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等普惠金融解决了农民最基本的资金需求,但要切实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还得在农村产权上下功夫。”邓声豪表示。
为激活农村资产资源、释放农村产权价值,2015年沙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利用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契机,沙县创新产权登记办法,由产权交易中心为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和农业设施设备办理农村产权鉴证书,使之具有权属证明,具备抵押担保的功能。再由专业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县农商银行审核、发放相应贷款。
张明生还介绍,在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时,沙县还创造性地将农业经营主体的荣誉作为增信措施,对获得县级、市级、省级、部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等荣誉称号的,分别按10万、20万、30万、40万依次增信。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打通了农村产权进入金融的通道。一年多来,沙县完成农村产权交易4.7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8.83亿元,贷款余额5.77亿元。
贷款风险如何解决?邓声豪告诉记者,交易中心采取“政府+保险+银行”模式,政府首期投资了1000万元成立源丰农业发展基金,并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出现贷后风险时,由发展基金承担50%、保险公司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20%,先行进行赔付,然后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竞价交易。由于把关严格,处置得当,迄今并没有出现重大风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