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六盘水,“三变”显奇效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邹承东 字号:【

  “在园区上班,一个月1800元工资,比种地舒服多咯。”在贵州盘县哒啦仙谷休闲农业园区当服务员的顾双菊一脸笑容。顾双菊以前除了种地之外经常到外面打工,一年也存不了几个钱;三年前,哒啦仙谷开发后,她家田地几乎都入股了公司,除了有固定租金外,她成了园区里的产业工人,收入稳定。在六盘水,像顾双菊这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他们生活的巨变,得益于“三变”改革。

  资源变资产,破解“输血”难题

  发展底子差,农业条件恶劣,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比例高,这样的村子在六盘水有很多,其特点可概括为“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过去政府采取的是送米、送油、送物资这种“输血”式的帮助,但也只能解一时之困,难以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六盘水市推动“三变”改革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要摆脱发展困境,还是要靠自身造血。我们的农村底子差,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资产,只不过是没有沿海地区那样丰富的经营性资产,我们拥有的丰富的资源性资产还是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首先就是要资源变资产。六盘水市的做法是将村集体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交由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经营,从而让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得到合作社、企业等经济实体的股权分红,增加农民的收益。

  盘县普古乡舍烹村本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2年起,当地农民在农民企业家陶正学的带领下,从成立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规模发展猕猴桃、蓝莓、刺梨等产业,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300元提高到5万余元。如今,该村人均收入翻了三倍,达到10000元以上。

  除了舍烹村,陶正学的园区建设还覆盖周边其他7个村,涉及6万余人。他打造的娘娘山综合旅游区名气在当地逐渐响亮,前来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多,如今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旅游产值达4000多万元。陶正学还兼任8个村联合成立的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他介绍:“如今,娘娘山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寨寨有风光,很多老百姓感叹,没想到过去的穷山沟如今变得像苏杭。”

  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水城县阿里镇松绿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方式,由宏兴公司(平台公司)出资 600万元,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建猕猴桃基地3500亩,农民占股90%,公司占股9%,村集体占股1%,受益农户160户480人;钟山区大湾镇山根脚村以 5万元出资和70m平方米门面使用权入股西部电商贵州陶之音有限公司,占股25%,每年分红5万元以上。

  农民变股东,拓宽增收渠道

  发展经济,不仅需要物力,更需要人力,对于“农民分散”的农村现状,怎样让村民不仅能留下来,而且能富起来,六盘水市突破的关键就是以股份为引导,将打造“股份农民”作为“三变”改革的核心工作。

  盘县的岩博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拥有集体资产达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00元。但在村支书余留芬2001年刚上任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1/3的村民没过温饱线的村子。余留芬介绍,为带动村里发展,她决定按照彝族传统酿酒模式开办一家酒厂,将集体林场作为抵押,先后向县联社贷款1500万元,作为酒厂建设前期资金,这笔资金以1万元为1股,由村里有能力又想干事的农户采取“自觉认购、自主贴息”的方式签订入股合同。岩博村365户农户中有150余户参与入股,入股率近50%,其中采用土地经营权入股的15户,采用共同贷款方式入股的100余户,自行筹资入股的农户30余户。

  “让大家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技术、劳动力入股企业,企业、集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心’、‘联股联心’。”余留芬说。

  对于股份引导发展的好处,王顺友作为普通农民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他将家里的土地入股了贵州润永恒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入股后不仅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打工收入,还有每年1000余元的保底租金,年终还能按照30%的比例参与猕猴桃产后利润的分红。“这样的好事,以前不敢想呀!”王顺友赞叹道。

  据了解,王顺友所在的俄戛村有40户贫困户把土地入股到贵州润永恒农业公司,他们可优先在基地务工。村里第一书记告诉记者,入股农户人均增收达4300元。

  “三变”改革不仅让农民变成“股民”,收入得到了直接提高,同时也让村集体经济找到了发展路子。

  六枝特区陇脚乡花德村1000多平方米的集体养殖场办公用房常年闲置,该村将这些办公用房入股到驰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茶叶精加工,每年可获得固定分红2万元,有效增加了集体收入。六枝特区郎岱镇青菜塘村利用村里原有积累15万元,由镇政府出资30万元,向银行贷款40万元创办砂砖厂,解决了剩余劳动力25人,每人每月劳务收入达2000元,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收益30万元。

  “老百姓的问题解决了,村干部的威望自然就高起来了,群众的事情也好办多了,烦恼事麻烦事越来越少,农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谈到“三变”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六枝特区新华乡田坝村支书陈兴昌欣喜不已。

  资金变股金,提升发展动力

  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基本上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且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六盘水市将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的股金,按照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投入到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提高资金的集中度和使用效益,推动农村加快发展。

  钟山区的做法较为典型。为帮助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借助金融机构获得财产性收益,经钟山区政府授权,由钟山区惠农农业发展公司作为股东,在六盘水市农商行改制进行增资扩股的过程中,吸纳实施效果差、时间节点内未实施的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4万元,作为贫困户的原始股金,为542户1086名贫困人员认购农商行股份400万股。按每年15%股息计算,每个贫困人口每年可以分红552元。

  六枝特区郎岱镇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3000万元投入到贵州大地人和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自筹资金1.25亿元,共建猕猴桃基地4000亩,郎岱镇政府作为财政资金投入方代表占股20%(其中村集体占股2%、全镇贫困户占股8%、土地流转户占股10%),公司占股80%,财政资金所得红利注入政府设立的扶贫基金专户,二次分配兑现给贫困农户、土地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村集体。受益农户 3150户10969人。

  六盘水市扶贫开发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三变”将企业和贫困农户捆绑起来,既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也为农村和贫困户找到了增收路子,可谓搅动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目前,六盘水市65个乡镇、31个社区(街道)、881个行政村、29个省级农业园区实现了“三变”全覆盖;共有51.48万亩集体土地、28.92万亩“四荒地”、68.3万平方米水域、5.86万平方米房屋入股;整合财政资金6.61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1.25亿元,农民分散资金4.28亿元、社会资金45.71亿元入股;39.05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达129.03万人;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55.87万人。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