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就土地流转“和弦音”
时间: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徐明 字号:【

  近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路子,并形成了不同的流转模式。无论哪条路子、哪种模式,流转风险都应该考虑,防控工作因此至关重要。浙江省平湖市作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一块“试验田”,在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摸索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且颇有成效的好办法。

  搭建平台强服务,农民定心

  2009年,平湖市在新埭镇姚浜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整村流转试点。作为平湖市最先开展农村土地整村流转的试点,在该村担任村支书超过20年的姚道中,对姚浜村的情况了然于心。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三权’(土地承包权、流转收益权、农业用工优先权),向农民算好‘三账’(土地即期收益账、整体产出效益账和长期发展得益账)的基础上,2009年7月,我们村13个组487户农民,全部自愿签订了整户土地流转合同,流转面积2801.8亩。”说起村里的土地流转历程,姚道中娓娓道来。

  据姚道中介绍,早在2008年6月,姚浜村的村委会就试图走大户承包这条路,但是问卷调查发现,支持的群众仅20%,45%的农户反对,其他中立。对于这个结果,姚道中心里很清楚: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着担心和顾虑。譬如说,如何给土地定价?承包户亏损跑路了去找谁?既定的租金存在贬值风险,如果将来粮食涨价怎么办?“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姚道中如是说。

  为保证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平湖市农经局的指导下,新埭镇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全镇土地流转工作。在姚浜村由村书记担任组长,相应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规范服务流程。“做到农民置业和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是成功实现土地流转的关键,而提高土地本身的效率,由政府对流转出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也是让农民享受更多权益的保障。”平湖市农经局农经站站长林蔚云说。

  如今,姚浜村委托村级组织进行流转的土地已占全村流转农户的90%以上,18个经营业主已入驻进村,粮食作物区、蔬菜设施栽培种植区、苗木花卉果树区、水产养殖区、休闲观光区5大区块的特色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盘活、挖掘、释放,创造出了成倍的经济效益,农业发展方式悄然转变,随之引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家流转土地的分红每年有4000多元,再加上我现在每个月在大包户的蔬菜地里干活,每个月还能拿到2500元。以前我们一家人在5亩6分地里做,一年收入也就五六千块,现在活轻松了,收入也高了许多。把土地交给村里统一流转,就跟吃了定心丸似的。”姚浜村6组的村民陈培生给土地流转以后自家的收入算了一笔账,现在的收入让他眉开眼笑。

  在姚浜村土地流转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平湖市逐步实现了11个村的整村流转。2012年,平湖市被列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之一。

  全程监管严规范,政府放心

  随着投向农业的社会资金不断增加,农村土地流转比例也越来越高,但土地流转协议非正常性中止的情况常有发生。林蔚云分析说,由于土地流转是一种市场行为,现行政策法律体系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和约束机制,土地流转双方违约的代价轻微,这就使得土地规模流转的风险居高不下。

  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2017年3月,平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实施意见》,从健全土地流转规划引导机制、健全土地流转准入审核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引导机制、健全流入主体综合评价机制、健全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随着流转率提高,最担心的是经营风险,会不会危及农业生产的稳定。 ” 林蔚云坦言。在平湖市早些年的土地流转中,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比如村里原本农户的田是种稻谷的,但流转给新主体后,就开始种其他作物,这样一来,等于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用途,以后再想种回稻谷,可能还需要恢复期,这样一来就给村里造成了损失。

  为了给土地流转后的粮食种植确定一个合理空间,平湖市组织编制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2010-2018年)》,明确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标准农田进行建设,从2010年起用9年时间,计划建成粮食功能区163个、总面积19.18万亩。新仓镇中华村是平湖市的粮食功能保护区之一,2010年土地开始整村流转,如今土地流转率已接近98%。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该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办法。据村支部书记顾春雷介绍,村里对流入主体的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约法三章”。“我们对经营主体产业规模上进行控制,尤其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规模不能太大,因为太大了就容易收不住,事后纠正起来难度也大。”顾春雷如是说。

  在稳定粮食生产功能的同时,平湖市还着手加强土地流转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退出机制建设,并且在这方面做到了“事前”评估、“事中”管理和“事后”监管。“事前”评估就是建立土地流转准入审核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镇街道和村对有意向进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流入方进行前置资格审查。重点审核流转土地拟实施项目是否符合镇街道或村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规定。其次是审核拟流转土地经营主体的资金支付能力、履约能力、诚信守约情况及农业生产经营能力。

  同时,强化“事中”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平湖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书面协议。其中,100亩以上规模流转合同必须经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证留档。市、镇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免费开展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审查、鉴证、备案工作。“土地流转合同必须做到细节化,建立完整的流转台账,避免日后出现矛盾隐患。”林蔚云表示。

  在此基础上,做好流入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也就是“事后”监管。“在这一点上,我们着重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产业能级、加强土壤地力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合同履约、技术水平、经营效益等方面对流入主体的经营情况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等级与主体授信、享受相关农业政策补助等挂钩,对因经营不善或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导致受让方生产经营无法继续进行的,实行退出机制。”林蔚云介绍。

  风险基金增保障,主体安心

  毛华良是平湖市三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出资股东之一。他的果蔬园有600多亩地都在姚浜村,是该村土地流转项目中的最大承包户。

  如今,在毛华良心里,如何利用流转过来的土地发展产业,已经不用太多操心,因为这些已经步入了正轨。靠天吃饭的农业风险从单个的农民转移到了经营主体身上,如何获得保障才是他最大的担忧。毛华良说,虽然合作社每年的纯利润约有50万元,但像去年遭受到台风和洪水等灾害,基本就只能保本,而目前的农业保险还远不足够。

  按照财政、村集体和经营业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2011年,平湖市专门出台了《平湖市农村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管理办法》,而风险保障金也堪称平湖市土地流转工作的创新。

  具体而言,风险保障金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土地流转风险补助金、村土地流转风险准备金和业主土地流转保证金三部分组成。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土地流转风险补助资金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分别按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每亩100元标准提取,列入市镇(街道)年度财政预算农业发展资金专项;村土地流转风险准备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市财政土地流转补助资金50%标准提取;业主土地流转保证金由经营业主按不少于每亩300元的标准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交纳。

  《办法》规定,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集中连片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并且流转合同经市、镇街道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共同鉴证的流转行为出现风险后,可申请启用风险保障金。“风险保障金是在经营主体遭受灾害或者其他意外,无法支付租金的情况下才会启动,用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本村的农户土地流转费用。”林蔚云介绍说。“因为流转前期的风险管控工作充分,提前做好了预防,至今尚未发生过风险赔付状况,市里筹集的近2000万风险保障金一直尘封着。”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