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钱”力 强村富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立臣 字号:【

  山东省东平县作为移民大县和经济欠发达县,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种类繁多、数目庞大。2014年用于涉农领域政策性支出金额达1.4亿元。然而,政策性资金往往采用“分散使用、平均到户”的使用方式,在农民脱贫后持续增收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难以收到“扶贫、富民、强村”的预期效果。为破解这一困局,东平县积极探索政策性资金形成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以钱生钱”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

  立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经营性资产。针对政策性资金使用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东平县通过规范使用流程,因地制宜投资涉农产业,形成了一批增收能力强的经营性资产。一是项目申报。由村集体根据区位优势及产业特色、经营能力等进行项目申报。二是项目考察。政策性资金的管理部门通过认真考察、科学论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经济效益。三是公开招标。通过公开招投标等形式进行经营性资产如厂房、设备的建设购置。四是产权移交。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按法定程序移交给村集体。老湖镇王台村,通过整合库区移民资金,投资建设厂房、购买相关设备,成立东平盛辉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村集体以部分厂房、设备入股,与泰安市九鑫机械工具厂合作加工扳手,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还解决了本村40余个劳动力就业问题。

  依靠农村股份合作经营,形成股权性资产。2012年以来,东平县着力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经广泛宣传并征求群众意见,将多项本应发放到户的政策性资金投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其转化为良种、苗木、化肥等生产资料,农民以此入股合作社,形成股权性资产,既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又让农民多年受益。新湖镇唐楼村2013年通过发展绿化苗木项目,采取“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的股份合作制生产经营模式,将应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的政策性扶贫资金折股,与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大户合作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双方年终按股权占比分红。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三促进”的扶贫开发目标,既促进了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又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还促进了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

  服务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形成金融性资产。东平县通过建立扶贫资金互助协会,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会员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金,在贫困村设立民有、民用、民管、民享的生产发展资金。这种资金具有合作性、互助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特点,被称为“草根银行”。扶贫资金互助协会试点项目始于2008年,先后组建协会35个,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救急解困的难题。梯门镇西瓦庄村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成立于2011年12月,现有会员142户,其中贫困户14户;初始资本总额49.04万元,其中政策性资金46万元,会员自筹3.04万元(贫困户免交入会费)。协会累计投放资金6885户次、 3595.84万元,户均增收3600元。会员杜延忠身患残疾,因缺资金致富无门,从协会借款5000元,新上供香加工项目,年收入3.6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运行成效

  由“惠民”到“‘村’‘民’共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利用政策性资金建设的厂房等经营性设施,与公司(大户)合作,将集体经济资源充分盘活,使经营性资产不断增值。彭集街道安村的四个经济园区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0万元以上;银山镇南堂子村201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71.65万元,政策性资金的有效使用让几年前的“空壳村”一跃成为经济强村。

  由“输血”到“造血”: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东平县注重政策性资金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加大对增收持续能力强的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建设比重。新湖镇唐楼村自省级扶贫项目实施以来,探索出“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股份合作模式,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家庭农场,带动实现了股权到户、效益到户的精准扶贫目标。

  由“持续投入”到“高效运营”:涉农产业不断升级。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东平县着力将前期建设的生产经营设施以集体资金入股的形式进行经营。同时,加大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发展项目的投入力度,从而推动涉农产业链不断延长。位于戴庙镇宋圈村的泰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性资金的不断注入,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安置库区移民闲散劳动力1800余人,带动发展食用菌种植企业26家,使2820余户菇农获得了可喜收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接山镇农村经营管理站)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