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粮食总产达到71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突破1.6万元,增幅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 68%。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江苏省始终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7.3%,农业信息化覆盖率55.4%,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转变,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壮大主体,增强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制定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健全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五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覆盖,巩固提升基层农经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实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全覆盖工程。培育服务型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6900多家、农地股份合作社近6500家、植保服务组织5200多家,探索村办合作农场和农联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13家,为成员提供购销、加工、储藏、信用等生产经营综合服务。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省级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各地探索建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或协会,提升农业科技、品牌营销等服务能力。
二、创新机制,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实施农业“三新”、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采取“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示范户”模式,发布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和主推品种技术模式,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大推广”机制。创新农经服务机制,开展土地流转、新型主体辅导、会计代理等乡镇农经综合服务,建成56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实现农地流转服务平台乡镇全覆盖。创新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2015年省级投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9.2亿元,废弃物综合利用2.5亿元,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等1.58亿元,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3500万元。
三、拓展领域,提高经营性服务质量效益。依托多元服务主体,推动社会化服务覆盖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涵盖农林牧渔全产业。推进农业全程服务,探索合同式、参股式、托管式等发展模式,整合碎片化农地,由农户委托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普遍降低农药和肥料使用量30%左右,推动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规模经营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省财政出资1.85亿元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37家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入股金额5500万元;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扩大到49个。探索电商平台服务,开设全国首个由知名电商直接运营的省级地方馆——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江苏馆,建立江苏农民合作社产品旗舰店,组建80家“苏合”销售合作联社,发展农产品网上营销。探索“蜻蜓农服”网、公众号和APP等网络平台服务模式,提供“产品+技术+服务”一条龙、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四、整合资源,强化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建设区域性服务综合体,扩大服务半径,为生产主体提供更高层次、更宽范围的服务。探索村办农联社,建设村域一体的农业区域服务平台,动员村内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参与土地联户经营,购买农联社服务,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构建农业园区服务中心,按照“公益服务无偿化、社会服务商品化”的思路,提供农业规划、农资超市、贷款融资、订单农业推介等服务,112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部实现“一园一中心”。搭建集群综合服务平台,引导自然村庄、连片地块或同类产业的经营主体集群发展,集中提供粮食烘干、仓储、机库、培训、农资超市、电商平台等服务,推动“主体集群、服务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